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学案设计 无答案.pptVIP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学案设计 无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江苏省宝应中学 困境 梦想 遗憾 ——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 革相关材料的研究,评价三次改革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 和史料实证能力。 2. 通过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 革的时代背景分析,构建时空观念。 3. 通过中苏改革的对比,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的成功来之不易,培养家国情怀。 思考:指出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状况及原因? 1913 年 1923 、 1924 年 1928 年 1930 年 1940 年 1952 年 面粉、大米、 通心粉制品 200 223 214 208 195 190 蔬菜及瓜 类作 物 40 — 72 93 64 61 牛奶及乳制品 154 160 182 157 130 159 肉及油脂 27 19 32 28 21 24 —— 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 23 卷 苏联人均一年消费食品数(公斤) 思考:改革为何在此时发生(背景)? 材料: 斯大林的去世为苏联调整政策提供了 机会。斯大林那种冷冰冰的现代化政策给苏联带 来了严重的危机,苏联社会亟待改革。贝利亚长 期追随斯大林,连他都提出改革,也说明改革势 在必行。 ——摘自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 折历程 》 思考:改革为何在此时发生(背景) ?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十分突出,改革 势在必行;斯大林的去世也为改革提供了 契机;二战的结束,国内的安定,赫鲁晓 夫地位逐渐稳固。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开始了 他的改革。 思考:为何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的政治经 济体制更加僵化,潜伏着的危机逐渐显露 ,1949 — 1953 年,粮食平均产量 49. 42 亿普特,每公顷平均 产量 770 公斤,而 1910 — 1914 年,平均产量 43. 8 亿 普特,每公顷单产 700 公斤。 1953 年全苏人均粮食 432 公斤,仍低于 1913 年人均 540 公斤的水平。 —— 摘自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 折历程 》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材料: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 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这就是我 们党的总路线,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的贯彻这 条总路线。……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 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 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 ——《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 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 1956 年 2 月 14 日)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 经济 农业(重点):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 收购制;鼓励发展副业;扩大集体农庄 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开垦荒地,种植玉 米 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 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 质利益 政治 外交 全盘否定斯大林 “ 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 ” 探究一: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材料: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 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 摘自张建华《俄国史》 探究一: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1.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 模式。特别是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 经济得到改善。 2. 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 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失败原因) 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 1970 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 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 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从 1964 年到 1982 年,即 勃列日涅夫长期统治期间,萨哈洛夫提出的“更聪明地 利用这一刹车”的请求一直被弃之 — 旁。相反,人们仍 在使劲往下踩刹车。对那些陆续有人提出的分散苏联经 济 —— 给地方工厂和行政机关一些主动权的建议,苏联 官僚都予以制止。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时间 洲际导弹(枚) 潜射导弹(枚) 苏 美 苏 美 1963 年 100 424 100 224 1972 年 1050 1054 160 656 1974 年 1575 1054 720 656 1975 年 1618 1054 787 656 1979 年 1618 1054 787 656 探究二: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 材料: 1985 年苏联人均 GNP 在全世界的排名位 居第 38 位,不仅低于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低 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70 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 力在世界排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 70 年代后半期, 苏联除了军事外,其他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