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科研与学术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城镇化和旅游对乡村文化影响及其定量表达相对不足,现有的研究仍然以描述性的利弊分析为主,对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地文化的胁迫效应及其影响的量化测度与影响机理研究则相对薄弱;②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与重构研究不够深入,现有的研究对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要求与对策措施研究较多,缺乏将恢复力等理论应用到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与重构研究,具有理论创新和普适性意义的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模型与重构模式研究亟待加强;③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尚显不够,现有的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和单个乡村案例分析居多,而在深入细致的田野工作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和大数据方法并提出乡村地域文化整体保护解决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申请人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型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进及其驱动机制、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文化旅游地空间生产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积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对乡村旅游文化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的辩证观正逐步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要将乡村旅游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必须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恢复与重构作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和依托。城镇化和现代化浪潮对乡村文化造成较大的冲击,需要进行深刻反思。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对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困境,恢复与重构乡村文化,就是恢复中华文化之根,就是恢复乡村地域之魂,就是重构“乡愁”记忆之梦!虽然目前在乡村旅游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乡村文化基因分析、文化价值测度、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文化变迁、文化地域分异、乡村文化认同、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涵化、乡村文化记忆、乡村文化保护、文化旅游融合、文化旅游协同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而加强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与重构研究,无疑是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文化旅游与乡村地理研究十分重要的科学命题,对丰富乡村旅游文化研究的理论内涵,破解中国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科学引导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上述认识无疑加深了我们对乡村旅游文化科学内涵的理解,凸显了该课题对于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仍有诸多重要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索:① 快速城镇化的胁迫效应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如何定量测度这种影响?② 如何评价和增强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力并构建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模型?③ 如何确定乡村旅游地的文化重构内涵与重构模式?④ R语言、时空分析技术、数值模拟和网络旅游攻略数据挖掘等技术方法如何在乡村旅游文化研究中创新应用?等等。 可见,本课题研究涉及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测度、乡村旅游地文化恢复模型和重构模式等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或部分解决),都将是旅游地理与文化地理研究的一次创新与突破,成为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全新探索,将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和乡村地理学的理论内涵和方法体系。 (6)行文规范、论证有据: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 (7)要适当论述自己研究基础(结果或论文)。 (8)主要参考文献要突出作者的权威性、杂志的权威性、观点的权威性和文献的时效性(经典文献除外),显示国内外代表性、关键性的研究工作,避免为突出自己的创新性故意不引用已有新文献。 (三)研究内容 1. 研究具体内容 (1)研究内容是阐述“你要干什么”,是研究任务的分解,即重点阐述自己准备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2)研究内容针对立项分析中已有工作的不足进行设计,应小题大做,小题精做。 (3)不要罗列太多研究内容,3~5个方面内容足够了,关键是内容涉及的深度!社科基金要体现自己主要观点。 (4)研究内容的题目要像一个论文题目,展开部分要说明该内容但不要拖沓,且不是写成如何做,以免和后面的技术路线重复和冲突。 (5)研究内容与目标要一致且关联性清楚。 2. 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是对题目的解释,说明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重点阐述对学科的贡献水平。 (2)研究目标应是解决学术性问题,避免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应以科学目标为主,应用需求为辅。 (3)避免将长期目标与申请项目期内可实现的阶段性有限目标混为一谈,更忌夸大研究目标。 (4)避免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相混淆和相似,语言要简练,高度提炼,提法准确、目标恰当,显示创新层次。 3. 关键科学问题 (1)明确拟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什么水平。 (2)应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 (3)关键问题要突出,不宜与研究内容重复表达。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要具体回答“怎么干(准备怎样解决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