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课件602份打包 人民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 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 最高发展。 ——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2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第 1 课 3 课标要求 : 1. 知道 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 人物和基本主张。 2. 知道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理解 儒 家思想的形成。 3. 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 4. 感受 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4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中的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 期和中期 , 主要表现为争鸣 , 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 争鸣中吸收 , 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 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一、百家争鸣 5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6 7 ( 一 ) 儒家学派 1 、代表 2 、主张 春秋 孔子-儒家 创始人 战国 孟子- 继承和发展 战国 荀子-先秦儒家 集大成者 8 材料 1 、子曰:“仁者爱人。” 2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 焉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子曰:“有教无类。” 4 、子曰 : “ 务民之义 , 敬鬼神而远之 , 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 : 孔子 9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文化贡献 “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创办私学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 被 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知识梳理 10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 孟子 阅读下列材料 : 11 知识归纳 : 主要思想 仁政 :提出“ 政在得民 ” 民本 :提出“ 民贵君轻 ” 评价: 继承 和 发展 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 新兴地主阶级 利益,有利于 缓和 阶级矛盾 ,促进 生产发展 ,具有 进步 意义 ,影响 深远 。 孟子 1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 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 ; “ 君舟民水” . 13 荀子 主要 思想 政治 :主张“仁义” , “ 君舟 民水 ” 哲学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 唯物 思想 知识归纳 : 14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爱人 为政以德 足食 … 民信之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学习延伸 15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 税)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育理论 : 个人修养 : 维护社会稳定 : 伦理道德 : 16 17 ( 二 ) 道家学派 1 、代表 2 、主张 春秋 老子,道家 创始人 战国 庄子 18 ? 材料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 果)? ? 材料三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