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课件1人教版.ppt

创造宣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课件1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 的宣言是什么? 研读 11 段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 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 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创造宣言 》 陶行知 1. 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需要和周围的人保持相 同的水平,你认为这个见解如何? A. 完全正确 B. 有点正确 C. 不对 2. 宴会时,你如何寻找适当的异性? A. 找出最满意的,与她接近 B. 身边任何一位都可以 C. 跟看上去坦诚亲切的人接近 3. 当你经过陈列窗或镜子前面的时候,你喜欢 停留一下,照照自己吗? A. 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心理实验室 4. 由于你的过失而产生了不愉快的场面或 难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A. 为了使自己不受责备,想出一套似是 而非的托词 B. 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尽全力处理善后 问题 C. 尝试修正事态,并寻求对自己有利的 解释 5. 对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事,你能大胆 愉快地接触它吗? A. 很难 B. 偶尔 C. 没问题 问题计分: ABC 1.135 2.513 3.531 4.153 5.135 21 - 25 分 : 你乐观自信,对自己的才能和外表风采充满自信和 骄傲。如果偶尔有自卑感,也是环境变化的缘故,譬如处于人才 济济的场所等。 16 - 20 分: 你有过分追求、理想太大的缺点。你不满足现状, 想出人头地,导致你去追求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也可以说,你过 于追求完美,过于计较,反倒陷入自卑感中不能自拔。 11 - 15 分: 你在做事前就过早贸然断定自己不行,自认为不如 别人。主要原因是你不了解周围人们的真实状况,不清楚事情的 本来面目,搞清楚的话就会恍然大悟,随之则坦然自如。你的缺 点在于一旦自认为不行就心灰意冷。 5 - 10 分: 你对自己缺乏自信,习惯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 只看到不利之处,所以总是尚未尝试就想要退缩。其实,更多时 候你是被自己的想象打败的。 作者介绍 陶行知( 1891-1946 ):是中国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 1891 年 10 月 18 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 民教育。“五 · 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 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 年 7 月,正式宣布将 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 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字词积累 望洋兴叹 :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 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顾影自怜: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 自我欣赏。顾:转过头看。 遁 辞: 也写作“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自暴自弃: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议论文的自我介绍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议论类型: 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朗读并思考 1. 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 进行反驳? 2. 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3. 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4.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文章开头即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 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论证思路(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 第 1 ~ 3 段 ) : 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 ( 第 11 段 ) : 呼唤创造,表达献身 创造的强烈愿望。 第二部分 ( 第 4 ~ 10 段 ) : 作者驳斥了五种“不 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那么作者是如何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