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逊公式教学文稿.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逊公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4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是系统各元件特性、系统结构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法。 2.4.1 方块图元素 (1)方块(Block Diagram):表示输入到输出单向传输间的函数关系。 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在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 (2)比较点(合成点、综合点)Summing Point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信号进行加减比较的元件。 “+”表示相加,“-”表示相减。“+”号可省略不写。 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刚。 (3)分支点(引出点、测量点)Branch Point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2.4.2 几个基本概念及术语 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假设N(s)=0 打开反馈后,输出C(s)与R(s)之比。在图中等价于C(s)与误差E(s)之比。 反馈回路传递函数 Feedforward Transfer Function假设N(s)=0 主反馈信号B(s)与输出信号C(s)之比。 开环传递函数 Open-loop Transfer Function 假设N(s)=0 主反馈信号B(s)与误差信号E(s)之比。 闭环传递函数 Closed-loop Transfer Function 假设N(s)=0 输出信号C(s)与输入信号R(s)之比。 推导:因为 右边移过来整理得 即 ** 误差传递函数 假设N(s)=0 误差信号E(s)与输入信号R(s)之比。 将代入上式,消去G(s)即得: 输出对扰动的传递函数 假设R(s)=0 图2-18 输出对扰动的结构图 由图2-18,利用公式**,直接可得: 误差对扰动的传递函数 假设R(s)=0 图2-19 误差对扰动的结构图 由图2-19,利用公式**,直接可得: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当控制输入R(s)与扰动N(s)同时作用于系统时,系统的输出及误差可表示为: 注意:由于N(s)极性的随机性,因而在求E(s)时,不能认为利用N(s)产生的误差可抵消R(s)产生的误差。 2.4.3 方块图的绘制 (1)考虑负载效应分别列写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并将它们用方框(块)表示。 (2)根据各元部件的信号流向,用信号线依次将各方块连接起来,便可得到系统的方块图。 系统方块图-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 例2-8 画出下列RC电路的方块图。 图2-20一阶RC网络 解:由图2-20,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容元件特性可得: 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得: 由(1)和(2)分别得到图(b)和(c)。 将图(b)和(c)组合起来即得到图(d),图(d)为该一阶RC网络的方块图。 例2-9 画出下列R-C网络的方块图。 解:(1)根据电路定理列出方程,写出对应的拉氏变换,也可直接画出该电路的运算电路图如图(b);(2)根据列出的4个式子作出对应的框图;(3)根据信号的流向将各方框依次连接起来。 图2-21 二阶RC网络 根据公式(1)~(4),分别画出对应的方块图,如图(c)中虚线框所示。 由图清楚地看到,后一级R2-C2网络作为前级R1-C1网络的负载,对前级R1-C1网络的输出电压产生影响,这就是负载效应。 如果在这两极R-C网络之间接入一个输入阻抗很大而输出阻抗很小的隔离放大器,如图2-22所示。则此电路的方块图如图(b)所示。 2.4.4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 为了由系统的方块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通常需要对方块图进行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等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主要由响应环节的方块经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三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一定要掌握。 (1)串联连接 ?图2-23 环节的串联连接 在控制系统中,常见几个环节按照信号的流向相互串联连接。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结论: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传递函数的乘积。 式中,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 (2)并联连接 图2-24 环节的并联连接 特点:各环节的输入信号是相同的,均为R(s),输出C(s)为各环节的输出之和,即: 结论:并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即: 式中,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当然还有“-”的情况。 (3)反馈连接 图2-25 环节的反馈连接 (4)比较点和分支点(引出点)的移动 有关移动中,“前”、“后”的定义:按信号流向定义,也即信号从“前面”流向“后面”,而不是位置

文档评论(0)

137****6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