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储运静电危害电子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顾事故案例 牢记事故教训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一、近几年中国石油静电安全事故; 4、2004年11月8日16时左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销售分公司辽阳西油库发生油罐爆炸,爆炸造成2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 点火源:静电放电。 5、2005年3月3日10时05分,在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装油车间的污油回收作业中,发生爆炸着火事故,2人死亡,1人受伤。 点火源:静电放电。 6、2006年6月28日兰州石化分公司爆炸事故。 点火源:静电。 ; ; ;4 某炼厂污水罐事故(2000年10月12日) 爆炸的202#(400m3)是污油回收罐。作业前液面约3.05米,底部有一层水。当日通过2"管线进R305降凝液(以柴油、轻柴油为主,并与气、水混合),流速约0.08m/s,压力0.45MPa。进油8.5m3(15h)后,于9:30发生爆炸,罐体撕裂变形。 原因分析: (1)事后采样分析:降凝液90%以上是水,其中油层介质电导率约为10PS/m,属易带电介质。关键是属于油、水、气混合作业,在罐内极易产生静电和放电。 (2)罐内结构复杂,有中央高柱,铺设4根扁钢,自上而下的金属悬丝,以及断了线的飘浮金属球等物。 结论:“10.12”事故可能是绝缘的漂浮金属球带电,并与接地罐体放电引起的。1977年“12.8”上炼,247#罐,1978年“12.1”胜利炼厂101#罐等均出现过类似事故。 ;三、蒸汽吹扫静电事故案例 ●泰州石化总厂(2001年): 当日原油码头卸油,剩部分油底,未按予置伴热线进蒸汽,而是将Φ38胶管(0.7MPa)放进舱内喷气加热,结果发生闪爆。 属蒸汽喷雾带电,胶管带电后与接地体放电,点燃了原油蒸汽。 ●南炼(1996年):特洗 事故经过 1996年南炼发生2起特洗吹扫闪爆事故,时间都是发生在开蒸汽阀门1分钟之内,蒸汽压力为5-7公斤,事后经测量特洗时所使用的胶管为普通1"的非防静电胶管,事故原因为使用蒸汽吹扫时胶管及金属头带电,与槽车壁放电引燃槽车内残余的可燃气体。 ●大石化(1996年“1.6”):吹扫LPG 事故经过 1996年1月6日,大连石化公司液化气发生泄漏,在用蒸汽吹扫地下的液化气残液时发生闪燃。这起事故是由于在使用蒸汽吹扫地下的液化气残液时蒸汽带电,产生放电引燃液化气所造成的。 ● 1970年6月11日,日本某石化企业液化气装置停工定期维修时,用蒸气清除污垢和其它气体。由于蒸汽释放静电,致使气体着火,发生火灾。 ? ;四、油罐蒸汽吹扫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1)蒸汽吹扫易燃油品管线前,要先用惰性气体或水(流速限制在1m/s以下)扫线后,再用蒸汽吹洗。 (2)蒸气吹洗速度应为20~30m/s。 (3)当油罐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炸下限的25%时,清罐作业时严禁使用压缩空气,禁止使用喷射蒸汽或使用高压水枪冲刷罐壁或从油罐顶部进行喷溅式注水。 (4)丙B类油品含有一种轻质烃类成份,则按易燃油品处理。 (5)利用水蒸气进行罐内的清洗或可燃性气体蒸气的净化时,内部的水蒸气要慢慢进入,当达到65%容积后再慢慢增加水蒸气的排出量。 ●参考标准: 《静电安全指南》(日本)、《中国石油销售公司石油库静电安全规程》、《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五、防止油品静电危害的措施 ;●静置时间 ◆汽车、铁路罐车不得少于2分钟; ◆ 50m3及以下油罐不得少于3分钟; ◆ 50-5000m3油罐不得少于10分钟; ◆ 5000m3以上油罐不得少于30分钟; ◆微孔(30μm以下)过滤器距出油口的距离,应留有30s的静电消散时间(一般管线长度应在100m以上)。 ●采用液体静电消除器。 ●采样、测温绳必须是防静电绳,且接地良好。 ●油罐中不能有孤立导体存在及尖端突出物。 ●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 ●人体静电防护措施: ◆穿防静电工作鞋和工作服 ◆现场不准脱衣服 ◆作业前应线放掉人体所带的静电 ;六、油品着火爆炸事故最常见的几种火源 1、明火引燃、引爆 车辆喷出的火星、违章吸烟、动火、电气焊作业等极易引燃泄露在地面的油品或引爆弥漫在空气中的油蒸汽。 ● 1993年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油罐着火事故。 点火源:拖拉机没有阻火器,喷出火星。 ● 2001年6月12日8:00某油库一人吸烟引起油罐着火爆炸,伤5人,损坏两座油罐。 ●2004年10月27日大庆石化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检修原料水罐过程

文档评论(0)

152****2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