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钻井工程设计》
2井钻井工程设计
编 写 单 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程学院054083班
编 写 人:闫雪峰 李霞颖 文彬 余挺
袁青松 刘江园 王岩 王亮 石会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
某地区
2井钻井工程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二队
二〇一一年六月
PAGE
某地区
2井钻井工程设计
编 写 单 位:中国地质大学勘查设计二队
编 写 人:闫雪峰 李霞颖 文彬 余挺
袁青松 刘江园 王岩 王亮 石会田
审 核 人:姚爱国教授
技术 负责人:窦斌教授
单位 负责人:余 挺
施 工 井 队:中国地质大学勘查二队
井 队 长:李霞颖
井队技术负责:文 彬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二队
二〇一一年六月
PAGE
2井钻井工程设计
2井钻井工程设计
设计人: 日期:
设计单位初审意见:
审核人: 日期:
提交单位审核意见:
审核人: 日期:
2井钻井工程设计
PAGE
PAGE 45
目 录
TOC \o 1-1 \h \z \u
1 井位及地质概况 1
2 钻井设备 2
3 井身结构设计 5
4 井身质量 11
5 钻具组合设计与强度校核 12
6 钻头选型、钻井参数 13
7 钻井液设计 15
8 固井设计 19
9 井控设计 25
10 各井段施工要求与复杂情况处理 31
11 油气层保护 33
12 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即HSE)要求 33
13 完井井口装置要求 35
14 上交及验收资料 35
15 施工进度 35
1 井位及地质概况
1.1 井位
地理位置:位于某区域(位于2井井口160°方位160m)
构造位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8块
井口坐标:X:39 35 908.4 Y:203 40 224(初测)
设计坐标:X:39 35 985 Y:203 40 245
地面海拔:53.7m
1.2 井别:开发井(油井)
1.3 井型:斜直井
1.4 钻探目的:完善8块DD5-6注采井网
1.5 设计井深:3590m
1.6井位移动
井口相对设计坐标195°方位移79m,要求现井口打斜直井, 3450~3570m斜回原设计坐标。
1.7 完钻原则:钻穿DD6油层留30m口袋完钻。
1.8 完井方式:套管完井方式。
1.9 自然地理概况
1.9.1 地理特征
本区属于AA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海拔在50m左右,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由于XX河泛滥,也是主要的滞洪区。
1.9.2气候特征
本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水量658mm,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量较少,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带来大量雨水,降雨量占到全年的65%以上,形成汛期,有内涝发生,还会形成一段高温难耐的酷暑天气。
1.10 钻遇地层预测
表1-1 2井钻遇地层预测表
层位
深度
(m)
钻井液密度
(g/cm3))
预测压力系数
地层倾向(°)
地层倾角(°)
岩性描述
故障提示
平原组
300
1.05
防塌
防漏
防斜
防盐膏侵
防掉块
防油气侵
防水侵
防喷
防卡
防漏
明化镇组
1290
1.03~1.08
馆陶组
1570
~1.10
东营组
2330
~1.15
沙一段
上
2460
~1.20
160
11
灰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灰色白云质泥岩互层,底部见灰色粉砂质泥岩。
中
2470
160
11
以灰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互层为主,顶、底部见灰色粉砂质泥岩
下
2620
160
11
以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盐岩互层为主,灰薄层灰色粉砂岩,灰色盐质泥岩
沙二段
上
2990
1.15~1.30
1.10~1.20
160
11
紫红色泥岩与灰色含膏泥岩呈不等厚互层,顶部见灰色泥岩,底部见灰色泥岩与灰色含膏泥岩互层,紫红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互层。
下
3010
1.35~1.50
1.30~1.40
160
14
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本段荧光4层14m。
沙三段
上
3210
130
16
灰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本段荧光3层9m。
中
3590
1.65~1.80
1.60~1.70
130
16
灰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深灰色页岩,上部发育一套灰色含膏泥岩,本段油迹13层40m,荧光28层64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