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唐代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艺术设计分析.docxVIP

【经典范文】唐代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艺术设计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范文 经典范文 经典范文 经典范文 唐代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艺术设计分析 一、论语玉烛酒筹筒概述 酒令, 又为“酒章”、“酒律” , 最初作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 , 逐渐演变 为席间佐酒的游戏。汉代刘向《说苑?善说》载:“魏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 为觞政。”“觞政”即饮酒之礼仪法则。 酒令真正开始兴盛在唐代 , 宋代蔡居厚《蔡 宽夫诗话》载 :“唐人饮酒必为令 , 以佐欢乐” , 可见唐朝豪饮行令之盛。筹令是 一种新兴于唐代的酒令形式 , 其特点是以筹宣令 , 以筹司饮。筹最初为古代的算 具, 通常以木制筹来进行运算 , 而筹令 , 又名“酒算”、“酒枚”, 是饮酒时用以记 录杯数或行令用的筹码子。 江苏镇江丁卯桥出土的论语玉烛酒筹筒及配套酒令筹、 酒令旗及酒令纛就是唐人行筹令的筵饮工具 , 是反应唐朝筹令具体规范内容的 珍贵实物。器物上铭刻的“论语玉烛”与酒令筒形如燃烛契合 ,又取《尔雅?释 天》中“玉烛”寓意 , 寄托“四时和顺”之祝愿。 二、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设计分析 应物象形、以形写神——造型特征分析 论语玉烛酒筹筒由酒筹圆筒及龟形器座两部分组成 , 通高 34.2厘米 , 龟形器 座长 24.6 厘米。乌龟昂首曲尾 , 四足内缩 , 背甲仿天然龟壳錾刻成不规则线形。 龟背中央有仰莲底托 , 上立酒筹筒。 酒筹筒直径 7厘米, 深 22厘米, 用以搁置酒 令筹。筒有盖 , 盖身子口相接 , 其盖面边沿呈内卷荷叶形 , 盖钮为莲蕾形并挂有 银链与盖边相连。与酒筹筒配套的银质酒令筹共有 50 枚, 酒令筹长 20.4厘米, 宽 1.4 厘米, 厚 0.05厘米 , 正可收纳于酒筹圆筒之中。 论语玉烛酒筹筒的整体造型宛如灵龟背负一只燃烧的金烛 , 是古人运用仿 生手法的优秀实例 , 这种对于自然中物象的模仿 , 不仅停留在具体的形象层面 , 更有其独特的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 , 做到了“美”与“用”兼有 , 可以用“应物 象形”、“以形写神”来概括。酒筹筒底座的灵龟造型写实 , 此为“象形” , 其作 为器座取用便利、极为稳固 , 既适应了器物的仿生结构要求 , 又很好的实现了实 用功能 , 此为“应物”。龟为道教四灵之一 , 是长寿的象征 , 取龟之形制器寄托了 人们对于添寿纳福、隽永吉祥的精神追求 , 此为“写神”。 规范灵活、权衡比例——纹样设计分析 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 , 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装饰纹样可以分为主题纹样与附 属纹样。主题纹样位于筒身及筒盖的显着位置 , 筒身的主题纹样由缠枝纹、卷云 纹并龙凤环绕的论语玉烛铭刻组成。 缠枝纹有茎、 蔓、叶 , 其主干弯曲极富变化 枝蔓外卷 , 整体布置较为随意。筒身正面有一开窗式双线框 , 框内竖向錾刻楷书 “论语玉烛”四字 , 线框左右分别錾刻升龙祥凤 , 升龙虎口蟒身、双目圆睁、蜿 蜒屈伸 ;祥凤短翅长尾 , 鼓翅而舞 , 姿态舒展 , 龙凤纹呼应对称与缠枝纹形成了连 缀纹样式的满地装布局。 筒盖的主题纹样以大面积的漩涡状缠枝纹与飞鸟纹组合 飞鸟昂首展翅 , 两两相对 , 结合筒身圆柱的曲面形成了追逐的动律感。附属纹样 作为边饰錾刻于筒身的下部及底边 , 论语玉烛筒身下部有四个壶门 , 每个壶门内 錾刻一对相啄的鹊鸟 , 筒身底边有一突出的涂金宽带棱 , 棱上饰有一周尖状条纹 另有细密的鱼子纹在未刻花处衬底。 唐代论语玉烛酒筹筒的艺术设计分析 论语玉烛酒筹筒的纹样主要采用点式与满地装结合的构图形式 , 讲求规范 灵活 , 疏密有度。纹样的选用与器物造型相结合 , 视觉上形成了流动的韵律感 , 在装饰部位上 , 龙凤环绕的论语玉烛铭刻作为视觉中心位于中心偏上的位置 , 符 合人的视觉流向 , 在视线较难达到的筒身下部则使用较为简单的尖状条纹 , 十分 注重纹样与酒筹筒高矮比例的权衡。 精工细作、技法多样——材质工艺分析 论语玉烛酒筹筒的主要材质为金银。从实用角度出发 , 金银材料延展性强 , 便于加工 , 另外金银材料金黄银白、 辉煌灿烂的视觉效果也符合唐人的审美需求。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 南方是唐朝主要的金银产地 , 这也为论语玉烛酒筹 筒使用金银作为原料提供了客观条件。 论语玉烛酒筹筒的具体制作工艺现已失传 , 但结合古籍及现代仿制品中运 用的传统金银细工工艺 , 我们可以大致推论出论语玉烛酒筹筒的制作方法。 唐代 金银器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 , 即成形工艺及装饰工艺。 成形工艺主要有范铸、 捶揲、编织。论语玉烛酒筹筒器壁较薄 , 不符合范铸法胎体厚重的特征 , 因此很 可能以捶揲法作为主要成形工艺。 “捶揲” , 又称“打作” , 即锻造、打制。用捶 揲技术制作器皿 , 充分利用了金银板片质地较柔软的特点 , 逐渐锤击使板片材料 按设计延展 , 做成需要的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