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埋葬制——魂灵观、礼制
魂灵观——魂魄观念导致保护尸体的需要
礼制:
1、事死如事生,礼也;
2、等级
;一、陵墓组成:
1. 地下部分(墓道、墓室)——由黄土小穴发展到地下宫殿
(1)商周时期
墓穴为竖向
地下以木椁为主,东西南北有“羡道”通向椁室
;妇好墓;(1)商周时期
A、羡道即墓道
商代墓葬等级森严,天子为四出羡道,“亚”字型
次之诸侯为二出羡道,“申”字型
再次之为一出羡道,“甲”字形
;(1)商周时期
B、黄肠题凑
黄肠—柏木芯;题—头;凑—聚
椁的一种做法,用于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方法。用剥去树皮的黄芯柏木枋,平铺叠垒构成大型墓室,枋端头都指向室内,与同侧椁壁垂直。
;(2)东汉-明清时期
墓穴多为横穴,砖石发券
;(2)东汉-明清时期
墓穴多为横穴,砖石结构墓室盛行
;2. 地上部分(陵体)——从墓而不坟到宝城宝顶
(1)早期墓而不坟
(2)春秋战国开始坟丘式墓葬,后来演化为三种形式:
A、方上:以人工夯筑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
B、以山为陵:起源于汉,流行于唐,利用自然的山体作为封土坟头;
C、明清以后:宝城宝顶
;
;
;3. 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
A、汉及以前:享堂、寝殿
B、唐宋时期:献殿(上宫)与寝殿(下宫)
C、明清:棱恩殿(隆恩殿)
;
;
;
;3. 陵园建筑
(2)神道
石象生、牌坊、门阙等
;第三节 陵墓;第三节 陵墓;二、实例:
2.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
2.秦始皇
特征:
(1)地下宫殿与地上城垣,再现现实世界。;
2.秦始皇
特征:
(2)陵体高大,位于轴线交汇点,象征绝对权力。;二、实例:
3.汉陵
特点:
1)方形封土、方形陵园
2)后妃墓一般位于帝陵东面
3)明确的寝庙制度
4)实行大臣和皇亲国戚的陪陵制度
5)实行陵邑制度
;
(1)汉武帝茂陵;;;;(2)汉宣帝杜陵;宣帝杜陵
覆斗式封土:封土堆像古代的斗倒扣着的形状,形成底大顶小的椎体,顶部和底部同为正方形。;宣帝杜陵;4.唐乾陵(重点)
(1)唐乾陵位于乾县的梁山上,以山为陵,凿山为穴;
(2)以梁山东西双峰为阙,整个陵区显得崇高、???伟,选址非常成功;
(3)以双阙间依势而上的坡道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石柱、石像、石人等,山上遍植柏树,烘托出肃穆的陵园氛围,所费少,收效大;
(4)在形制上,唐乾陵继承了秦汉时陵区四面有墙,墙中辟门之制,并加长强化前导序列,同时开创了合葬制、因山为陵等形制。
;唐乾陵双阙峰;5.宋永昭陵
A、选址根据风水
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成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再将五音分别与阴阳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对应,这样即可在地理上找到与其姓氏相应的最佳埋葬方位与时日。因此,丧葬择地选日时,若与之相合则阴阳相生,大吉大利,反之阴阳相克,主凶。
;B、保持方上陵制的最后时期
;宋陵方上;二、实例:
6.明陵(重点)
(1)南京明孝陵(明清陵墓制度从明孝陵开始)
A、开自然神道之先河,神道依地形自然弯曲;
B、始建宝城宝顶——陵体。;;;;;;;
(2)北京明十三陵
十三陵总体布局特色:
利用自然,共用神道
;
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各据冈峦,面向中心——长陵;
B、陵区入口起点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南面山口处有龙山、虎山如同双阙;
C、自南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像生到龙凤门(棂星门),作为共同神道使用,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之类;
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倾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
E、轴线长而富有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
F、总体气势磅礴、恢宏壮丽。;明十三陵;;;;;;;
(2)各陵单体
A、陵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宝顶”。
B、取消寝宫,扩大祭殿。
C、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在南北轴线上布置三个院落,更接近于宫殿建筑。;;;;;;;;二、实例:
7.清西陵(易县)
昌陵(嘉庆帝);昌陵;;三、小结:
1 建筑轴线越来越长;
2 空间越来越人工化,与宫殿更加接近;
3 越来越强调礼制 。
;三、小结:
1)地上部分——从葬而不坟到宝成宝顶
2)地下部分——从黄土小穴发展到地下宫殿
3)陵园建筑——寝宫、上下宫、宝城宝顶、神道
4)建筑轴线越来越长;
5) 空间越来越人工化,与宫殿更加接近;
6)越来越强调礼制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透室护士在医疗行为中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专家讲座.pptx VIP
- 水利工程事故应急方案【精选资料】.doc VIP
- 西奥扶梯XO-9800电气原理图纸.pdf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配送中食材卫生保障措施.docx VIP
-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力度与科技学术著作出版成本初探.pdf VIP
- 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docx VIP
- 2025年电竞教育机构运营模式与盈利分析.docx
- 5.2染色体变异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复习资料】00642传播学概论(章节复习要点).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