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被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ppt制作者: 张百霖 指导老师: 张静 目录 历史追溯 真容展现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建筑单体内部与剖面分析 斗拱剖析 总结 历史追溯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一499直至隋唐香火兴盛。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 当时寺内曾建有 七间三层的弥勒大阁 历史追溯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武宗死后,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 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历史追溯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了宋代有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没有任何记载,佛光寺大殿建因此基本被外界遗忘。 历史追溯 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中国古建筑第一瑰宝 真容展现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 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 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 真容展现 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 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 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真容展现 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 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阔7间,深4间(八椽),单檐四阿仰覆板瓦殿顶,台基低矮。 通面宽34m,总进深17.64m。 正中5间,间宽5.04m,梢间与两山各间宽4.41m。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殿身四周檐柱侧角(外槽向内倾斜89.5°),升起轻微,柱身采用支柱造.柱头卷刹和缓。 前檐明间五间装板门,两梢间及山面后部一间设直棂窗。 内柱柱础石素平无饰,檐柱柱础石雕有宝装莲辦。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柏枋。 拱眼壁 阑额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普柏枋: 亦称普拍方,位于阑额之上,在柱子之间起联系作用,可以把荷载传递给柱子和阑额。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由22根檐柱和14根内柱围合成 ↓ 金箱斗底槽 内槽阔5间 深3 间 三面依柱砌扇面墙 内供佛坛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斗拱共7种。檐柱有柱头、补间和转角3 种。 檐柱和内柱高4.99m,径0.54m。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 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 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 分为三个水平层: 柱网层 铺作层 屋架层 (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 — — — —等高— — — — —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叉手 托脚 托脚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脊椽下施替木,小斗,令栱,两侧设叉手于令栱下闭合,替木下小斗坐在叉手之上。 无脊瓜柱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殿堂间缝梁架用八架椽屋,前后乳袱用4柱。 平阍(读“暗”字音)以下为月梁造,以上为草架。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平闇以上结构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十分接近1:1) ④ 斗拱制作灵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