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城市供热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发展概况
1 、全国城市供热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冬季采暖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青海、甘肃、宁
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和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
区。冬季采暖地区的城市供热事业,从热电厂厂区的附属建筑供热,到城市热
电联产集中供热,再到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城市供热起步阶段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始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 156
个建设项目,就包括北京、哈尔滨、西安、吉林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当
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小,主要用于工厂
办公楼、车间、职工宿舍等。由于工业热负荷误差较大,热电厂投产后热负荷
第 1 页 共 1 页
长时间上不来,致使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内,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958 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
煤气热力公司,开始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进入 70 年代,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但也以工厂
企业自备热电厂为主,仅满足本厂生产用蒸汽和建筑采暖的需要。
(2 )热电联产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
迎来了重要的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的城市集中供热行业不断兴旺壮大。 80 年
代初,我国“三北”地区的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赤峰等城市,将位于
城市中心地带机组容量小、设备陈旧、耗煤高的老旧发电厂,改造扩建为热电
联产的供热机组,向市内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集中供热。 1986 年,国务院批转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
告》(国发(1986 )22 号),充分肯定了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
有效途径,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确定了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的大方向。在国务院文件的鼓舞和推动下,我国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迅速发
展。东北三省、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的主要城市相继建设
了大批热电厂。
(3 )区域锅炉房发展阶段
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现在,是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包头、西安、兰州、青岛、泰
第 2 页 共 2 页
安、大连等城市,相继建设了总容量为 300-500 吨/ 小时的大型区域锅炉房,单
机容量达到 90-150 吨/ 小时。 以北京市为例, 2010 年包括燃煤和燃气锅炉房的
区域锅炉房供热方式占四分之三以上,具体如下:
第 3 页 共 3 页
2 、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
2009 年经济危机过后,整体经济环境逐渐好转,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
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其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 2011 年
以来,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推动下,电力、热
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大幅提升, 2010-2014 年
增速逐年提高, 2015 年起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以下是近年来我国电
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 ,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供热
质量高、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
受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城镇化加速、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