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启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毛泽东成长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应化1203赵百龙 刘勇 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 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四、走十月革命道路,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期,也是中国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转变时期。毛泽东出生和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空前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恩格斯)。列宁曾经说过,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 一、初受儒学的影响 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 ●湖南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 一、初受儒学的影响 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 毛泽东从8岁至13岁在韶山地区五个私塾里苦读“四书五经”,曾受私塾儒家学说的影响。毛泽东读书很用功,领悟能力很强,记忆力也很好,六年私塾生活使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毛泽东读《论语》、《孟子》、《左传》这些经书,背诵如流。毛泽东少年时代的记忆,显然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他引用古籍是那样的恰到好处,信手拈来,画龙点睛。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一、初受儒学的影响 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 毛泽东生长在农村环境,生活在农民之中,他了解农民的疾苦,同情农民的遭遇,支持农民的反抗斗争,曾立志长大之后,为农民写书,写歌颂农民的书。 一、初受儒学的影响 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10年春天,长沙万余饥民大暴动惨遭镇压的事件,使毛泽东直接受到了冲击。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始终忘不掉”,“影响了我的一生”。他目睹祖国的内忧外患,产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 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毛泽东曾在亲友处借阅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以及冯桂芬等人的著作,对书中提出的富国强兵之道在于开矿山、修铁路、发展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主共和”,开办报馆,设立图书馆,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等主张,深表赞同。他还从启蒙老师之一的李漱清那里听到不少关于维新救国的道路和爱国志士的动人事迹。 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 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1910年秋,毛泽东考取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在试题《言志》的答作中,畅抒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校长李元甫阅后,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之才”。之后,他继续阅读《新民丛报》,热烈拥护 康、梁的维新救国主张。康、 梁的重要文章,他总是读了 又读,差不多整段整段 的都能背诵下来,并 写了不少笔记 和批语。 呈父亲 一九一零年秋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十七岁时作 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 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1911年春,血气方刚的青年毛泽东穿着晴雨鞋,撑着油纸伞,从湘潭的韶山冲到省城,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很快被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和反清宣传所吸引,成为孙中山、黄兴革命救国的追随者。 他曾写了一篇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贴在学校大门口的墙壁上,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大胆地独立发表自己的政见,热烈赞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战斗精神,主张人们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推翻清朝的斗争。不久,便卷入到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他剪下发辫,表示和清朝政府彻底决裂。 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 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到革命军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毛泽东和士兵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帮助他们写信,读报,讲述政治形势。当时,每月饷银七元,他除了吃饭、喝水用去二、三元外,其余都拿来订阅报刊并很快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他常说:报是百科全书,是活的历史,从报纸上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辛亥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由于对这种革命的完全失望而决定退出新军。 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 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1912年秋,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定王台图书馆过了半年极有意义的自修生活,系统地阅读了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代表作。 1913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