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课件 教案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第一单元 c D A B 定点定 位 阅读思考: 河水的灌溉,孕育出南亚的农耕文明 三、古代印度 1 )印度半岛的地势是 如何的?自然条件又 是怎样的?这种自然 环境对印度文明有何 影响? ( 2 )印度成为文明发 源地的优势在哪里? ( 3 )古代印度对周边 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 于哪些因素? 1 、自然环境 公元前 2500 年出现 城市国家。 前 15 世纪雅利安人征服; 前 6 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文明的产生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 ? 反映了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现状 ⑴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几个等级? ⑵依照婆罗门的说法,四个等级是如何产生的? ⑶不同的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⑷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度 --- 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试一试 贵族统治的工具 新闻链 接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 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 20 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 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 18 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 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 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 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 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为什么人们反对这对情侣之间的婚姻? 1 、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2 、释迦牟尼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 什么? 3 、怎样才能消除痛苦? 答一 答 你能总结一下佛教的教义( 所宣扬的思想 )? 宣扬众生平等 四 谛 苦谛: 一切皆苦 集谛: 苦必有因 灭谛: 苦能灭寂 道谛: 灭寂有道 佛教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 轮回”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 种姓,修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 了恶业的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 不主张取消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 实基本上也是认可的。 1 、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动机是什么)? 2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如 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读 一 读 你知道阿育王 对佛教的发展 作出过哪些贡 献吗? 莫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龙 门 石 窟 仰 光 寺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一.选择题 1 .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 . 希腊人 B .苏美尔人 C .波斯人 D .雅利安人 2 .在引导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首陀罗 D . 吠舍 3 . 古印度的 种姓制度 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 4 . 公元前 6 世纪灭亡古埃及的国家是 A . 罗马 B .印度 C . 波斯 D . 希腊 5 .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A .最早出现了人类 B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C .拥有建筑奇迹 D .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例题与训练 二.材料解析题 6 . 读下列材料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 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就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 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 回答: ①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②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①雅利安人;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 ②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 的影响。 7 . 读下列材料 …… 第 16 条,自由民藏匿宫廷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 家主应处死。 第 45 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收取其田的佃金,而 后阿达得(雷雨洪水之神)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 仅应归之农人。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