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五年,侍中陈叔达荐仁师才堪史职,进拜右武卫录事参军,与修梁、魏等史。
贞观初,再迁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逆谋事发,州县追捕反党,俘囚满狱,诏仁师按覆其事。仁师至州,悉去杻械,与饮食汤沐以宽慰之,唯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原免。及奏报,诏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此狱徒侣极众,而足下雪免者多,人皆好生,谁肯让死?今既临命,恐未甘心,深为足下忧也。”仁师曰:“尝闻理狱之体,必务仁恕,岂有求身之安,知枉不为申理?若以一介易得十囚之命,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青州更讯,诸囚咸曰:“崔公仁恕,事无枉滥,请伏罪。”皆无异辞。由是知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仁师后为度支郎中,尝奏支庶财物数百,手不执本,太宗怪之。令黄门侍郎持簿,仁师对唱,一无差殊,太宗大奇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十六年,迁给事中。征辽之役,诏太常卿韦挺知海运,仁师为副,仁师又别知河南水运。仁师以水路险远,恐远州所输不时至海,遂便宜从事,递发近海租赋以充转输。及韦挺以壅滞失期,除名为民,仁师以运夫逃走不奏,坐免官。太宗还至中山,起为中书舍人,寻兼检校刑部侍郎。太宗幸翠微宫,仁师上《清暑赋》以讽,太宗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永徽初,卒,年六十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C【解析】不同。
A唯坐其魁首十余人 坐:定罪 B此狱徒侣极众 狱:案件
C一无差殊 殊:非常D仁师上《清暑赋》以讽讽:劝谏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深为足下忧也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伏伽惭而退②青,取之于蓝,而轻于蓝
C①征辽之役②何厌之有 D①仁师以水路险远②递发近海租赋以充转输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师至州,悉去杻械,与饮食汤沐以宽慰之
理解:仁师到青州后,全部除去囚犯的刑具,给他们吃饭让他们洗澡来安抚他们
B.若以一介易得十囚之命,亦所愿也
理解:如果能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得十四个囚犯的生命,也是我愿意的
C.尝奏支庶财物数百,手不执本,太宗怪之
理解:曾经汇报数百项财务支出的情况,手里不拿本章,太宗觉得很奇怪
D.恐远州所输不时至海,遂便宜从事
理解:担心远方州县运送的物资不能按时运到海上,于是就按便宜价格采购
1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崔仁师被侍中陈叔达推荐为史官,参与编撰了梁、魏等史书。
B.孙伏伽担心崔仁师宽免的犯人不甘心其首领被杀,日后报复。
C.皇帝的使者到青州时,囚犯们一致表示愿意伏法,毫无怨言。
D.崔仁师心地仁厚,体察下情,善于机辩,有很强的办事能力。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有一牛,两家争之,州郡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携曰仲文少年聪察可令决之仲文乃令两家各驱牛群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群又使人微伤之任氏嗟惋杜氏自若杜即服罪。(取材于宋·桂万荣《棠阴比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答:州郡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携曰/仲文少年聪察/可令决之/仲文乃令两家各驱牛群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群/又使人微伤之/任氏嗟惋/杜氏自若/杜即服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2.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⑴—⑵题。(8分)
山居·徐玑
柳竹藏花坞①,茅茨接草池②。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垂柳依依,劲竹青翠,繁花掩映,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
B.第二联写出山居生活的意外之乐:开门时可能会惊起檐下的燕子,取水时或许会捞起池塘中的鱼儿。
C.第三联写因为地处偏僻,春天来时依旧静寂,居住在山中的人闲来无事,感觉季节的更替尤为迟缓。
D.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全诗疏淡有致,诗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
②这首诗最后一联写“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这与上一联中的“静”字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赏析:“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描绘了春日山居的环境: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繁花似锦,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下一“藏”字使得画面生机盎然;对句中“接”字更见其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幽静清雅,疏淡有致,暗含人与自然相得之乐。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二联“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紧承上联,进一步写出闲适恬静之愉,人与自然相得之乐。诗人打开柴扉,屋檐下燕子似乎受惊飞起,到池塘汲水,鱼儿却不躲闪,颇有情趣。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三联宕开一笔,指出正是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