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第二部分 1. 第 8-13 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 (1895 )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 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 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 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 1900 )前后四川饥民吃 “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 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 (这两件事放在第 8 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 第三件事, 1905 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 1908 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 事业,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 两件事是分别在第 9 、 10 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 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 阅读第 11 、 12 段,思考:还写了什么事? 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 什么感情? 第 11 段写作者 1919 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 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 的崇高品质。第 12 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当 1927 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 “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 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 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 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 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 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 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 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国家、民族的利益 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 与怀念之情。 3. 朗读第 13 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 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 ( 1944 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 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 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 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 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 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 1895-1944 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 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 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 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 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 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 法和写作技巧。 5. 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 14 、 15 段(即第二部分 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 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 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 “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 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 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 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结构 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6. 有的同学认为对 14 、 15 段这种划分归类不妥, 多数同学同意。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 (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从 内容 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 2 到第 13 段所叙 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 结构 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 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 16 、 17 段(第 三部分)则与第 1 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 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 脉不畅。从 写法 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 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 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研习课文 第三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 1 )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 ( 2 )如何理解“母亲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