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意题(1)模拟练习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一]
1.“阴晴” 既是天气大雨而转晴明的变化,也暗喻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4分,各2分)颔联及颈联先写阴云密布,雷声震天,渲染雨前声势,再写雨压竹枝,|直接描写雨势之大,(2分,按|前后各1分)后写雨中竹枝偃仰之态,山角风云开合,|晦明变化之态,由阴转晴,(2分,各1分)暗喻抗金局势有所缓和,初见曙光(2分)。
2.“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2分)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2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2分)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4分内容、“映衬”手法各2分)
3.“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2分)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2分)暗寓伤春之意,(2分)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4分)
4.答案:稻子(指明“它”代“稻子”)/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按/,每点1分,计4分。关键词语从该段中筛选)
5.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2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4分,每点1分)
[模拟练习二]
6.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4分,每点2分)
7.余光中所说的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4点,画线句每点1分)
8.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每点2分,计6分)
[模拟练习三]
9.①黑妮的工作状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答此题时一要抓住“针挑土”的内涵——水滴石穿、磨杵成针般持之以恒的艰难的成事的历程;二要抓住这种精神在文中的外延——即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个方面的“针挑土”的内容。
10.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2分)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1分)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或: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1分)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溯源) (2分)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学生回答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都可。第二问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第3段“人又何尝不然呢”可以找到二者的相同之处。从第5段“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透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可以归纳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模拟练习四]
11.根据下列各首诗所描写景物的特征,判断并写出所描写是何种景物(20分,每小题答对给2分)
(1)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谜底是“桃花”,源自唐代白敏中诗)
(2)解落三秋实,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是“风”,源自唐代李峤诗)
(3)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谜底是“樱桃”,源自唐代张祜诗)
(4)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谜底是“小松”,源自唐代杜荀鹤诗)
(5)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谜底是“瀑布”,源自唐代香严禅师诗)
(6)帏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谜底是“雨”,源自唐代李商隐诗。附大意:(细雨像是)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长发披拂而下,熠熠地闪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
(7)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谜底是“孤桐”,源自宋代王安石诗)
(8)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谜底是“竹下残雪”,源自唐代罗隐诗)
(9)陶令门前白酒瓢,亚夫营里血腥刀。春风不管人间事,一例千条与万条。(谜底是“柳”,源自清代金圣叹诗)
(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