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JF-QC-02-014-2020塑胶件进料检验标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F-QC-02-014 塑胶件进料检验标准 1.0 目的: 为使本公司使用的外购塑胶件与烤漆件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此标准。 2.0 范围: 本公司所有使用的外购塑胶件与烤漆件均适用。 3.0 职责: 3.1 采购部负责按本标准规定订货。 3.2 IQC 负责对外购塑胶件与烤漆件进行检测、送检、确认和异常的反馈,并负责记录相关进料检验报表。 4.0 定义: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色卡或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光泽度:产品表面光泽与标准样品光泽有差异。 破裂:因机械模具或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露底:物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剥落:产品表面出现附着层脱落的现象。 凹痕:因撞击或压力造成的凹洞或变形。 刮伤:因硬物作用于表面,致使表面材料掉落或被取代,其长度大于其相对的深度与宽度。 斑点:明显附着于产品外部无法去除的杂质,与产品颜色存在色差。 欠注:材料注入(未填满)模中产生的注模不完整的现象。 缩水:材料收缩不均匀造成的表面不连续,下陷或褶皱。 熔接线:熔料在模腔中流动汇合性能较差从而形成。 拉模:因注射压力过大,脱模不顺所造成边缘的拉模及拉伤。 间隙:组合件间之缝隙。 烧焦:由于熔体破裂或成型条件不当造成塑胶件表面出现糊斑或碳化现象。 顶白:制件在顶出过程中由于顶针位置设计不好或脱模不良造成制件产生残余应力而发白的现象。 气泡:由于原料在成型前未充分干燥,水分在高温下气化而形成气泡。 批锋:由于注塑机合模力不够、注塑压力太大、模具合面贴合不好,形成的塑料飞边。 严重缺失(CR):影响机器的性能和装配。 主要缺失(MA):对机器的性能和装配有潜在的影响,严重影响塑料制件的外观。 轻微缺失(MI):对制件的外观无明显的影响。 5.0 检验项目及标准要求: 5.1 照明标准:在自然光线、40W 日光灯或近似自然光线下。 5.2 目视角度:目视眼光与所检产品平面应在45-90 度间来回,检验者校正视力≥1.2,对产品颜色应具有良 好识别和判定的能力。 5.3 目视位置:眼睛距离待检产品或组件在30-45cm 间(大约一臂长)。 5.4 量测工具:游标卡尺、卷尺或塑胶硬度计。 5.5 检查面之区分: 5.5.1 A 级表面:首要表面,是指再日常使用过程当中能直接看到或靠近视线的表面。 5.5.2 A 级表面:第二表面,是考虑到顾客在调节产品时,经常接触的表面以及调节产品时能直接看到 的表面或在组装时接触到看到的表面。 第 1 页 共 4 页 JF-QC-02-014 5.5.3 B 级表面:即可以看到的表面,是指在常规使用过程当中不能触摸到的表面。 5.5.4 C 级表面:这个表面是日常驻使用过程中看不见的。在组装过程中不会接触到或者在使用者的角 度上来看很少被看到的。这些表面大都在机台的较低的位置。 5.5.5 D 级表面:这个表面是一旦机台被工厂组装好就看不见了的部分。这些表面必须达到防护和功能 上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这些瑕疵在工业领域能够接受。这些表面只有在组装是或者被其他的零 件所覆盖。这个表面包括底座的缩管和所有露在外面的管子及其延伸出来的配件的内部。 5.6 结构、尺寸检验依工程图纸使用游标卡尺或卷尺进行测量。对于需与其它工件配合组装的塑胶件可取实 物与之配合组装,在不影响组装功能、安全性及外观的前提下作合理判定。 5.7 检验内容及标准: 缺失类别 检验项目 检查工具 验收标准 CR MA MI 主管或品质工程师确认

文档评论(0)

15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