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1 学习提示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 集· 杂曲歌辞》里。其中大多是南朝中央政府乐府 机关收集的民间歌曲,其中有少数为下层文人创作或 加工润饰而成的。《西洲曲》可能是经过文人加工润 色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郎君的思念,感情真 挚,语言优美,人物内心的感情刻画尤为细腻。 2 诗文讲解 3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下:到。 西洲:地名。 折梅寄:六朝人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 江北:地名,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 发乌黑发亮。 4 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 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 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 去所为,“忆梅“才是现在所思。 参考赏析 5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 栖。以伯劳飞去暗指离别,以日 暮黄昏烘托离别的氛围。 乌臼树:落叶乔木。 6 这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 其挂怀之情; 南朝 民歌的《西曲歌》中有 《莫愁乐》 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 ? 莫愁石城西。艇子打 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 两个桨;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其意是说,要 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 臼树”,是对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 《古微书》 说:“博劳好 单栖 。”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也是一 种象征,显示了这位女子的孤独和凄清。 参考赏析 7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翠钿:饰有翠玉的首饰。 静坐相思的女子形象直 接呈现出来,盼望郎归已在情 理之中,而归来又并不是现实; “开门郎不至”就既写了现实 的严酷,又暗含了女主人公的 希望。静坐相思无望,便“出 门采红莲”,以遣不尽的相思 之情。 参 考 赏 析 8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谐音“怜子” 。 怜,怜爱。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 洁。 9 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情 “出门”,则相思之情注定非但 难以去除,反而因采莲而加重。 以下对采莲情节的细致描绘,正 体现了这种情形。 参考赏析 10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相爱之心。 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 信的人。 “望飞鸿”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然动作, 又是一种有目的的盼望 —— 盼郎不至而盼有信 来,所谓“鸿雁传书”。 参 考 赏 析 11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青楼:富贵人家用清漆涂饰的闺楼。六朝以前的诗中常用来指女 子居处。 尽日:整天。 时值秋日,“鸿飞应满西洲”,而人皆谓“鸿 雁传书”,为何你竟无音信 ? 正是带着这种疑惑的 心情,这位女子“望郎上青楼”了。 青楼 虽高却仍 然望不见,望不见又并不甘心,便有了“尽日栏杆 头”的执着。所谓“尽日”,乃夸饰之词,是说凝 望有时,而非终日伫立。这里写出了女主人公此时 百无聊赖的心境。 参 考 赏 析 12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形容江面宽阔,浩渺似海。 参 考 赏 析 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与上文 “单衫”两句恰成鲜明的对照。“双鬓鸦雏色”还 显示着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如玉”则表现出愁 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有“垂手明如玉”,尽日 望郎郎不归!这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是 白描 式的,甚 至“不着一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 得风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 “卷 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是对眼前远景的观 察。 13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 己愁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