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智用社 交网络尊重.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资料 文档精选合集 机构智用社交网络 尊重个人资料私隐 本资料单张旨在介绍机构在使用社交网络或社交媒体(统称「社交网络」) 推广业务或其机构时,须考虑的个人资料私隐事宜。 社交网络急速演进发展,机构利用社交网络发展业务的形式层出不穷。本单张概述机构使用社交网络时,应如何尊重及保护个人资料私隐。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决心保障个人资料私隐的机构,更易取得公众的信任和建立长久的关系。 除特别注明外,本单张的建议皆为良好行事方式(而非指引),旨在协助机构符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社交网络与《个人资料(私隐)条例》 社交网络是一个平台,让用户与朋友、家人及╱或顾客联系,或作商业交往。如机构从社交网络收集条例所定义的个人资料,便受条例管限。 什麼是 什麼是「個人資料」? 根據條例,個人資料是指符合以下說明的任何資料: 直接或間接與一名在世的個人有關的; 從該資料直接或間接地確定有關個人的身份是切實可行的;及 該資料的存在形式令予以查閱及處理是切實可行的。 如机构透过社交网络所收集的资料,能切实可行地直接或间接确定某人的身份,有关资料便相当可能被视为条例下的「个人资料」。 从社交网络收集的资料,即使不包含个人的独特身份识别码,机构也必须小心评估有关资料在整合后能否直接或间接地确定个人的身份。机构应谨记,它们可能会从社交网络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当这些资料经过整合后(不论是否与机构持有的其他资料整合),有可能足以确定个人的身份;在这情况下,有关资料或构成条例下的「个人资料」,而条例可能适用。 具透明度的私隐政策及行事方式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公署」)鼓励机构保持透明度,向公众清楚交代会收集甚么个人资料及如何使用该资料。即使机构未有向任何人收集或使用个别人士的个人资料,公署仍建议机构在《私隐政策声明》中说明其行事方式,以向公众保证与其机构在社交网络上的交往,并不涉及个人资料私隐的收集或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有些社交网络要求用户以真实的身份开设账户,提供《私隐政策声明》至为重要,因为用户有理由相信或怀疑其个人资料会被收集或使用。 机构应采纳良好行事方式,提供简易的《私隐政策声明》,让客户可容易阅读和理解。详情可参考个人资料私隐专员(「专员」)发出的《擬備收集個人資料聲明及私隱政策聲明指引》(www.pcpd. org.hk/chinese/publications/files/GN_picspps_c.pdf)。 保障个人资料私隐的主要原则 社交网络的性质及功能发展日新月异,机构在利用社交网络发展业务时,应留意下述的保障个人资料私隐原则 : 适度 在社交网络收集的个人资料,涉及资料的数量及用途,从资料当事人的角度看来应该是相关及相称的 ; 透明度 机构应向当事人清楚交代,机构会从社交网络查阅、收集及╱或使用他们哪些资料,以作为机构社交网络的一部分 ; 尊重个人权利 机构在社交网络上利用个别人士的喜好(例如「赞好」某品牌)或追踪个别人士的行为以作推广用途,当事人应可获得通知及选择拒绝参与 ; 保障 机构应采取合理地切实可行的步骤,以确保收集、传送、使用及╱或储存的个人资料,不会遭人意外地或未经准许而查阅、遗失或使用。 社交网络营销 社交网络营销,可视为机构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市场推广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操作方式通常是在社交网络上发放讯息,鼓励社交网络用户与朋友或其他联络人分享该讯息,借以增加品牌的曝光率及接触面。 这种以消费者为对象的市场推广策略,通常是以一方对多方的方式广传口碑,在社交网络客户群中,增加其推广讯息的认受性。 采用社交网络营销(不论牟利或非牟利)的机构,一般不会特意从中去识别个人的身份。然而, 机构进行下列推广活动时,应注意有否涉及收集个人资料 : 某些社交网络(例如Facebook及Google+)会建议用户使用真实身份开设账户,及让公众或指定的朋友群组知悉其个人联络资料(例如Facebook账户名称、电邮地址及电话号码)。若机构使用这类社交网络上的联络资料作直接促销1用途,不论用户是否已选择与公众或该指定机构分享其联络资料,机构亦必须遵从条例下的直接促销规定,详情可参阅专员发出的 《直接促銷新指引》( \h .hk/chinese/publications/files/GN_DM _c.pdf)。 社交网络其中一项最具价值的资产,就是用户间的社交联系(或关系)。有些机构会利用社交网络用户互动的关系,藉着用户的推介以提升机构(或其产品)的声誉,又称为「感染式营销」。采用这种营销手法的机构,应确保用户在知情的情况下为品牌╱产品作推介或宣传。可行的话,机构应容许用户选择拒绝参与。举例说,如某机构在社交网络转载某网民对其产品感兴趣,或曾选购其产品,该网民应该知悉这做法,并且有权在技术可行的情况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