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互动课堂的困境与师生行为边界分析.pdf

孟祥林:互动课堂的困境与师生行为边界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祥林:互动课堂的困境与师生行为边界分析 来源:《宁波大学学一、互动教学的理论支撑    “教师讲学生昕”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行为方式,该种模式下教师成为权威的代言, 学生只是单纯地从教师的讲解中复制并记忆旧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 维。与此同时,教师的目的在于在既定的教学进度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于跟进教师,在 学习中学生受到教师权威的压制。互动教学理论认为,课堂上学生应该唱主角,师生之间通 过对话共同创造和发现知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师生相互尊重 并形成 “师生共同体”。互动教学应该同时存在于课堂内外,教师的责任在于能够引导学生 在课堂外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外主动探求知识的行为可以带动课堂内与更多的同龄人 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更新并加以系统化,学生由单一地吸收知识变为师生共同 创造知识。    (一)国外研究   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Mead )于2 0世纪初提出,认为人们之间互动是建 立在象征符号基础上的行动过程。2 0世纪7 0年代密歇根大学的帕林克萨(Palincsar)提 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是受到建构主义理论启发而提出的。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 建构学生学习目标为基础,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是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知识创造者。2O世纪9 0年代建构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发展, 认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经验以及理解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应该成为宝贵的 课堂资源,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差异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自身的指导作 用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同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弗兰德斯(Flanders )认为课堂上教师表 现过多会弱化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启发方式诱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角色。其 他的一些专家认为互动课堂上除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原因外,还与学生的性别有关系,女生 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无知,而男生则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害怕不充分的发言会影响自己 的成绩。学生性别因素也应该成为组织互动课堂时充分考虑的方面。    (二)国内研究   我国着手进行互动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始于 2 0世纪8 0年代,研究重点放在课堂上 的师生关系方面。研究文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对国外互动教学的介绍;没有构建互 动教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范围侧重于中小学;对高校的研究较少。所以国内在互动教学层面 上还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课堂上师生往往将互动教学演变为师生之间频繁地对话,形成 表面上课堂上非常热闹但内容比较空洞的局面。教师只不过将课堂上自己应该表述的东西通 过学生表达出来而已,学生是在配合教师而机械地动,学生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互 动课堂实践很长时间后并没有发现学生有很大起色。互动课堂于是演变为一种 “运动”,流 于形式的互动课堂不但浪费了师生的时间,而且使更多的教师懒于深层次地思考并将授课内 容有激情地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互动课堂的困境与目标分析   互动课堂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包括学生能力、学科性质、教师水平、学校思路、 教师地位、运作机制等。若不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就会使互动教学流于形式。    (一)互动教学存在的困境   1.学生的知识准备不足。互动课堂的前提是师生都要对将要讲述的内容有知识准备和 较为深人的思考,如果只是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学生未做到,则在课堂上的学生只能被动 接受教师的单方面灌输,互动教学的课堂效果难以形成。学生需要学习多个学科,在每个学 科上花费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刻意创造互动教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唯一选择就是应 付教师,从而使得互动教学流于形式:或者拿出老掉牙的问题反复谈,或者只是肤浅地谈一 些常识性的东西,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被浪费。   2.不同学科的就业影响。随着就业竞争的白热化,学生在校学习的功利性特点更加突 出。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课方面花费的时间会远远高于其他课程,因为这是学生的看家 本事,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上择业的杀手锏就是这些核心课。学生对核心课之外的课程的兴 趣由此大为削弱,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于是很被动,即便教师拿出浑身解数也 很少能够打动学生。就业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如果课堂上所学不是就业所需,学生就会认 为学习这样的课程就是浪费时间,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对学生管理很严格。   3.教师把握课堂难度高。从理论上讲,教师把握着课堂的质量从而教师在课堂上具有 很大的权威,教师在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进度、课堂时间分配、学生参与占比、课程讲解程 度等多方面具有主动权。但是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重视程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