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无答案).docVIP

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无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选题 (★) 1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 2 .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 3 .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 4 . 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D.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 5 . 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 6 .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 7 . 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 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 8 . 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解体 B.中西贸易发展 C.经济结构变迁 D.社会动荡加剧 (★★) 9 . 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 10 . 下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 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 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 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 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 (★★) 11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 12 . 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