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9课 海滨小城 说课稿.pdf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9课 海滨小城 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 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 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 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 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 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 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 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 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 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 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 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 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 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 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 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 “学会” 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 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 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 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 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 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 究。通过合作交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 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作为授课 者,应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 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 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 个人读、感情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