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风民俗.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六年级十班蒋乾坤龚凌云田武鑫段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 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 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 史籍的名称,有“和泥”、“窝泥” 泥 “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由于哈尼族多以亲情结寨而居,长期养成了尊 老爱幼、扶弱济贫、互助互帮的道德风尚,至 今民间还流行着“敬老节”、“祭母节”等民 族节日。在与他族的交往中,哈尼族十分讲究 礼貌,热情好客。特别有情趣的是他们与傣族 之间结成的“牛亲家”。早春时节,热坝河谷 地区青草茂盛,气候温和,是傣族耕种早稻的 大忙季节,耕牛由傣族“牛亲家”喂养使用 夏秋两季,坝区气候炎热,山区则风利气爽 草木青青,是哈尼族栽种水稻,或迎接收割的 好时光,耕牛便由哈尼族喂养使用。入冬又把 耕牛赶下坝区避寒。双方世代交往,同舟共济, 彼此亲密地互称“牛亲家”。 尼族在人际交往中,也十分讲 究待客的礼节。他们认为客人到 来是“格朗”(幸福和吉祥 临的征兆。哈尼族相互之间团 结友爱、互相帮助,一家有事大 家帮,一户有难众人担。“昂交 AiB 交”是一种换工的互助形式 “巴交交”是轮流借钱用于办喜 事或丧事的一种有效办法。“昂 罢木”是一家盖房,大家帮忙的 传统互助习俗。事事处处表现了 哈尼族平和互济的人际关系。 哈尼族的“长龙宴”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赛子都要在寡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 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 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 “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赛,则 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 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 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 摆上桌。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 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 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 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 面O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数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一连几个 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文档评论(0)

kefux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