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管理方案 刘宏新.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我国为害麦类作物的蚜 虫主要有 麦二叉蚜 、 麦长管蚜 、 禾谷缢管蚜 、无网长管蚜等。 危害特点: 以成、若虫吸取小麦汁液,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再 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上,严重的影响光合作用,为 此减产更重。 危害时期: 蚜虫每年在麦子出苗后不久即陆续迁入麦田为害。 麦二叉蚜先在麦叶上繁殖数代,然后将卵产在枯黄的麦叶等上 越冬。开春后,群集为害叶片和麦穗。麦子成熟后,禾溢管蚜 转移到玉米、高粱等作物上为害。 1 )小麦蚜虫危害 小麦蚜虫 ? 播种前小麦拌种(高巧),防虫增产。 ? 喷药防治 : 万里红 杀虫更彻底,持效期更长! 2 )推荐配方 小麦蚜虫 小麦吸浆虫 ? 又名麦蛆。属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有麦 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受吸浆虫为 害的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吸食,麦粒变瘦, 甚至成空壳,出现“ 千斤的长势,几百斤 甚至几十斤的产量 ”的残局。吸浆虫对小 麦产量具有毁灭性,一般可造成 10% — 30% 的减产,严重的达 70% 以上甚至绝收。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品质的不断提高, 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机免耕作业,跨 区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发生范围不断 扩大,发生程度明显加重。 ? 吸浆虫已成为小麦安全生产新障碍 : 吸浆虫具有隐蔽性、个体小(每粒可 60 头)、防治关键期短(蛹一周,成 虫 3 天)、顽固性强(土中存活 6 - 12 年,总有一批休眠的群体)、危害性 极大(粒中 3 头虫即被吸干 毁灭 性)。所以小麦吸浆虫已经发展成为 暴发性、常发性、流行性、灾害性为 一体的害虫。 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 ?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 土中结园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当土温达 10 ℃左右,小麦正值拔节时开始破茧,由 土壤深层向表土移动,当土温达 15 ℃左右 小麦孕穗时幼虫逐渐上升到土表化蛹,当 土温达 20 ℃小麦抽穗时蛹大量羽化出土, 在麦穗上产卵繁殖,当小麦开始扬花灌浆 时幼虫随即自颖缝侵入,危害子房和麦粒, 小麦成熟时,大部分幼虫老化,即脱颖而 出,落地入土,结茧越夏越冬。 ? 成虫多在上午 7 — 10 时 和下午 3 — 6 时羽化, 初羽化的成虫先在地 面爬行,然后栖息到 茎或叶背,以早晨和 傍晚活动最盛,条件 适宜时选择已抽穗而 未开花的麦穗产卵, 小麦一经扬花一般不 再产卵。 吸浆虫 吸浆虫 防治方法 ? 1 、选用抗虫品种。凡颖壳扣合紧,籽粒灌浆快, 果皮厚的品种,都可阻碍成虫产卵和幼虫侵入。 抽穗期短而整齐的品种则可以减少成虫产卵机会 减轻危害。一般红小麦比白小麦抗吸浆虫。 ? 2 、合理轮作倒茬。对为害重的地块采用棉花、蔬 菜等非禾本科作物大面积轮作,可以有效的降低 虫源,减轻为害。 ? 3 、开展“三统一、一集中”防治。即:统一防治 方法;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采取集中 防治的措施。 ? 4 、化学防治。 ? ( 1 )蛹期撒毒土。一般大约 4 月 20 ~ 25 日, 小 麦孕穗期 ,吸浆虫蛹在地表不吃不动,用 5 %毒 死蜱颗粒剂,亩用 600 ~ 900 克,或 2.5% 甲基异 柳磷粉剂 2 公斤,或 50 %毒死蜱乳油 200 毫升, 或 50 %辛硫磷乳油 300 毫升,配成 25 ~ 30 公斤的 毒土。顺垄均匀撒施在麦田( 注意不要撒在麦叶 上 ),撒毒土后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 ? 2 )成虫羽化初期喷药。一般 5 月 1 ~ 10 日, 小麦 抽穗杨花期是 吸浆虫成虫羽化期,当小麦抽穗率 达 70 - 80% (成虫盛发期),可用 绿微 喷雾防 治,可兼治麦蚜。 小麦全蚀病 全蚀病苗期危害 全蚀病后期大片死棵 ? 又称小麦 立枯病、黑脚病 。 ? 小麦全蚀病主要为害小麦根部, 病菌只为害寄主的根部和茎基本 第一、二节处 。 幼苗期 :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 苗期 :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拔节后茎基 部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 “黒脚” ,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抽穗后: 重症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 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 “白穗” 。 1 )主要症状及危害特点 小麦全蚀病 ? 播种前 高巧拌种 ; ? 麦苗 3-4 叶期或返青时,用 势美 / 新颖 喷雾。 2 )推荐配方: 小麦全蚀病 小麦白粉病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 叶片 ,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