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GB2020纳米技术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氧-编制说明.pdf
GB2020纳米技术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氧.pdf
纳米技术 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
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氧
Nanotechnologies —Fluorescein diacetate assay for evaluating nanoparticle-induce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 cell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0 年6 月28 日
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纳米技术领域继续通过不断的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及新应用快速发
展。与此同时,人们对纳米材料有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
响的质疑也不断上升。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一个庞大的研究项目,试
图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并量化这些潜在风险。监测纳米颗粒暴露引起
的模式细胞的生物响应有可能加深我们对纳米颗粒“作用模式”的理
解,进而找到需要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的因素。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已发表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结果不能在不
同的实验室间重复,因此需要制定更准确和可重复的纳米毒性检测方
法。协调NanoEHS 的国际联盟(IANH)由此应运而生,其旨在开发可准
确评估纳米颗粒在细胞体系中的毒性和其与生物相互作用的测试方
案,这些测试方案需要满足测试结果在任何实验室均可重复。IANH 前
期已开展了几项国际比对实验,包括液体悬浮液中的颗粒尺寸分布测
量,纳米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3- (4,5-二甲基噻唑-2-基)-5- (3-
羧基甲氧基苯基)-2- (4-磺基苯基)-2H-四唑方法 (MTS),5- (6)-
氯甲基-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方法 (CM-H DCF-DA)和碘
2
化丙啶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纳米材料暴露有可能导致活细胞产生活
性氧 (ROS),而氧化应激导致的DNA 损伤是生物体突变累积的主要动
力,因此发展可靠的ROS 测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标准提供了利用CM-H DCF-DA 法评价纳米颗粒暴RAW264.7 小鼠
2
巨噬细胞产生ROS 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国际比对的结果发展而
来,并从英国的国家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
为规范我国相关研究,增强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实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现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S 19006:
2016 《纳米技术 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
活性氧》。本标准描述了如何用CM-H2DCFDA 检测和评价RAW264.7 巨
噬细胞暴露于纳米物体、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的聚集体和团聚体后产生
的ROS 的方法。
二、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项目名称: 《纳米技术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诱导巨噬
细胞产生的活性氧》
立项号:T-491
项目支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项目《纳米生物医学
应用准入的性能评价标准与规范》(2016YFA0200903) 、中国科学院战
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纳米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XD
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
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 编制单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
共建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全国纳米技
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 )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专业委员会(CNAS/TC/SC14 )均挂靠在纳
米中心。纳米中心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