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论文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pdf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依据现行教材估计,小学生读过的 300 篇课文,其中的词汇量估计在 7000 个以上;至于 这些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式到底有多少, 基于汉语词语组合的无穷变化, 很难估计出它们的数 量。但一般来说,所有这些文章应该包括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基本句式。 按理, 一个人的 词汇量达到了 7000 个,又熟悉了解 300 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句式,其语言表达水平应该是 基本可以过关了。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现在不少学生读到小学毕业, 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 并不令人满意,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 用来用去都是儿时常用的一些最简单的词语, 一些干巴巴的句子。 一些书面色彩浓些的词语和丰富多彩的句子, 学生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 中自觉运用的非常少。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在阅读课上 ( 或在课外阅读中 ) 让学生理解、 积 累的词句何缘不能自觉运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 的跨越,使更多的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 ( 只能理解不会运用 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 ) 化为他们的“积极语言” ( 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 语言”。 ) ?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特级教师李蒙钤、黄翠媛、黄艳碧同教《再见了,亲人》 一文的教学片断,期待着从中能有所启迪。 【片断解读】 〖李蒙钤《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断〗 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 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说得不错。第一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 再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 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 军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练习读读。(生读) 【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温暖。无可非疑, 这样理解从本意上讲已到位; 然而李老师延迟评价, 期待深入, 进一步引发学生联系语境感 悟其义 (比喻义)。从理解层面上看, 这是对“雪中送炭”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领悟的过程, 同时也为能运用这个词提供了一定的语境暗示。 在此基础上, 李老师让学生充分读大娘送打 糕——雪中送炭艰难、危险的词句, 读中感悟词义、读中想象语境、读中体会大娘爱护志愿 军的殷殷怀情,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倾听(阅读)文本,教师引导点化,将“雪中送炭”一 词形象、鲜活地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为积极语言的生成积淀了生动的语言图式。 〖黄翠媛《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断〗 你能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 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指是什么情景?“炭”指 的是什么?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在课文里“雪中” 指的是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指的是打糕。 师:同学们你能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在这篇课文里, “雪中”指的是—— 生:(读有关内容)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 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师:“送炭”指的是—— 生: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1 【解读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