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年)课件.ppt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块三 世界史; 通史时空坐标;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考点一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 建设模式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 (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新政权内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价格规律,单一公有平均分配,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5.评价 (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3)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 (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2.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政治上:苏维埃体制。 (2)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最后确立斯大林体制。 (3)文化上: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 3.苏联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对农民的影响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劳动人民手中取走的太多,强行近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短板1 史料印证史论的统一意识不足;查短 “一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