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年~今)课件.ppt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年~今)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紧扣材料信息及选项表述是解题关键,现代传媒体现出的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均为国内的社会信息,与各国文化交流无必然联系,故答案为D。 返回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1)政治上 ①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 ②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经济上 ①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②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向全面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外交上 ①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②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等技术逐渐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全面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的变动 时间 经济模式 特点 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经济 (1)市场调节和计划调控同时存在,国家计划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共同存在 1956~1978年 计划经济体制 (1)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1978~1992年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1)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同时,国家计划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2)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私营经济迅速发展 1992年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针对训练 1 2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 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主要移 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1 2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主干知识排查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改人民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三、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1984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