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 一、导言:幼儿真的“无忧无虑”、“幸福”吗? 1 、屡次三番地喝水: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心态? 2 、咬衣角、吮手指:孩子这些动作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3 、“我的老家在山西”:孩子到底想说什么? 4 、“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回答: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 5 、用手我握住大便、并大哭不止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过 激的反应? 6 、“杜鹃鸟妈妈还会回来吗?” 结论:幼儿的生活应该是一种现时的民主生活、应该是一种对话 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现实决不是如此。 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是影响幼儿生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 素。 二、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的解说 (一)定义 师幼关系是老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关系 师幼互动(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指幼儿教师与幼 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 与幼儿互动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形成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师幼交往的性质:“我与你”的人际交往关系 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即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集 中体现为对话关系。“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 而且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 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乘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望发 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 ( 三 ) 师幼互动的载体 师幼的引发行为或反馈行为,既可能表现 为言语行为,也可能表现为非言语行为。 言语:师幼互动的主要载体 ( 工具 ) 体态语:动作 , 眼神 , 表情等 (四)教师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 1 、约束纪律,如“不许拉女孩的小辫子” 2 、指导活动,如:“看,象老师这样叠衣服” 3 、照顾生活,如,帮幼儿把纽扣扣好 4 、抚慰情绪:如,“摔疼了,是不是?摔在哪儿了,老师帮你 揉一揉。” 5 、提问:“告诉老师,昨天我们讲的故事里,大象有几个朋友 呀?” 6 、让幼儿帮助做事:如“欢欢,帮我拿拖把” 7 、共同游戏:“老师想去公园,可以坐你的车吗?” 8 、表达情感:“我看见你就烦” 9 、询问:如“周末干什么啦?” (五)幼儿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 1 、寻求指导和帮助:“老师,我的鞋带解不开了” 2 、告状:“老师,强强踢我的椅子” 3 、表述情况:“老师,我刚才看到地上有很多死去的蚯蚓” 4 、请求:“老师,我想玩积木游戏” 5 、发表见解:“我知道鳄鱼只看见黑色和白色” 6 、寻求关注与安慰:龙龙被椅子绊倒而看着老师大哭。 7 、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寿司呀?” 8 、帮助老师做事:“老师,我帮你浇花吧。” 9 、与老师共同游戏:“老师,今天我是医生,你病了,我可以 给你治” (六)互动行为的性质:引发行为 1 、积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表现出 明显的亲和 , 友好 , 喜爱等正向情感特征。 2 、消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存在明 显的不满 , 厌恶 , 恼怒等负向情感特征 3 、中性:在互动行为中,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七)互动行为的性质:反馈行为 1 、积极 2 、消极 3 、中性 4 、无反应 (八)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 1 、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在不同的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表现不同;在 不同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同。 2 、幼儿对教师的影响 幼儿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幼儿 的情感、态度、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以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三、师幼互动的现状:已有的一般研究结论 (一)互动的发起 研究表明,将近 3/4 的师幼互动是由教师发起, 仅 1/4 多一点的师幼互动是由幼儿主动发起。 就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而言,小、中、大班幼儿 发起的师幼互动分别为: 49.8% 、 27.6% 、 22.6% 。 说明,小班幼儿更需要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而中、大班幼儿相对更为独立,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 小。同时也说明幼儿大致习得了老师的反映的方式。 (二)互动的过程 1 、师幼对对方行为的敏威性 ( 1 )无论是在大班、中班还是在小班,教师对幼儿发 起互动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均相对较低。幼儿对教师的 各种行为和互动信号更为敏感和在乎,并做出相应的 反馈。 ( 2 )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产生低敏感性的原因主 要有三种,一是没有注意或不知道;二是知道了但故 意不反应;三是知道和注意到了但没有理会和反应。 而幼儿的低敏感性主要是因为没听见或不知如何反应 或不敢做反应 ( 如老师批评时)。 可见,同样是低敏感性的反馈行为,教师的有意性和 支配性更强。 2 、互动的性质 幼儿发起的积极行为都显著多于教师,而教师发起的 消

文档评论(0)

cap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