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基础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知识分享版 第一节 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 一、不同交通方式支持下的城市形态及其发展 按照交通方式的演变过程,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步行和马车时代、有轨电车 时代、汽车时代和综合交通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如图 l -1 所示,交通方式不同, 人们的活动方式和可到达的范围有很大差别,因此导致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 的不同。 图 1-1 不同交通方式支持下的城市布局形态 在步行、人力车或马车时代,人们的活动半径很小,城市一般都呈现以城市 CBD (中心商务区)为中心、相对密集居住的同心圆形状,其半径一般不超过步行从 居住地到工作场所、或商店以及娱乐场所的距离,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居住密度 较高。 有轨电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方便性,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不再成为 制约人们选择居住地的唯一条件,而距离有轨电车车站的距离成为选择住宅地的 重要因素。人们较集中地居住在线路两侧,一些旅馆、商厦等城市设施也尽量建 在有轨电车沿线,以达到通畅、便利的目的,因此,城市的形状在原来的同心圆 形态基础上,发展为以轨道线路为分支的星形状态,使城市的范围扩大,但只是 沿有轨电车线路向外扩展,呈现比较分散的形态。 进人小汽车时代之后,欧洲国家的城市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土地价格较高,而私 人企业的财力有限,居民的住房依靠政府公房的现象较多。而且长期以来政府非 常重视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因此城市格局大部分还保持传统的形 式。 对比轨道交通和小汽车交通对城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轨道交通在节约利用土地、 维持城市中心活力以及促使城市形成组团式发展等方面较为有利;小汽车交通灵 活、方便,机动性强,容易形成较密集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城市各部位均衡的发 展和降低城区居住密度。但是小汽车交通带来了污染环境、消耗能源、交通事故 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美国在小汽车交通兴起、轨道交通一度衰落之后又 重新开始重视轨道交通。 二、不同交通方式决定的市区范围 城市规模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交通运输手段的发展。吉普生在《新城设 计》中给出了不同出行目的可容忍的出行时间如表 1—1 所示。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我国对大城市居民的旅行时耗无明确目标值,但根据我国的城市规模、居民出行 调查统计、居民在市内的平均出行时耗,有些学者建议我国不同规模的城市居民 出行时耗的最大限度如表 1—2 所示。 表 1-1 可容忍的出行时间 单位:分钟 出行目的 理想的出行时间 可接受的出行时间 能容忍的最长时间 工作 10 25 45 购物 10 30 35 游憩 10 30 85 表 1-2 出行耗时的最大限度 单位:分钟 城市人口 (万人) >100 100—50 50~20 20~5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5 出行时间小于 (min) 50 50~40 40—30 30—20 20 如表 1—3 所示。 表 1-3 以0.5h 行程为半径求得的市区建成区面积(km2) 交 通 方 式 步 行 自行车 公交车 地 铁 快速轨道 小汽车 速度范围(km /h) 4~5 8~15 10~25 20—35 30~40 35~45 速度取值(km /h) 5 10 20 30 35 40 0.5 h 行程距离(km)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2.5 5 10 15 17 20 以0.5h 行程为半径 求得建成区面积(km2) 20 80 320 710 910 130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