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6 课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一、教学目标   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的严重民族危机,直接导致了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义和团运动由于八国联军的镇压而失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清政府处于列强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本课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康有为、光绪帝、谭嗣同、袁世 凯、慈禧太后、公车上书、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识记义和团、“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从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危机的形势,理解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理解政治改革的困难主要在于既得利益集团和习惯势力的阻挠; 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严重侵略性质和对中国的危害。 2. 能力与方法   初步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群众运动的落后面。义和团运动一方面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正义性,而在斗争中又表现了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甚至被顽固派利用。通过这一具体的历史 事例,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历史活动中的历史局限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积极鼓吹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操。 通过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教育学生,仅有爱国热情、没有理性科学的态度,仍然不能达到实 现民族自立富强的良好愿望。把爱国情操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应 有素质。 二、教材分析 单元导言   本单元导言重点在于:从戊戌变法以来,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樊篱,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虽然模仿欧、美政治体制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 但是民主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帝制复辟不得人心。 本课导语   本课导语通“公车上书”事件,一方面说明甲午战争失败导致了政治改革运动的兴起, 一方面引出维新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 子目内容   百日维新。本目的教学重点是维新变法对“中体西用”的突破,难点是戊戌政变的原因。 第一段叙述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的原因和主要内容,教师可从康有为的维新主张上说明他 “中体西用”的突破。第二段叙述百日维新及其主要内容。第三段阐述戊戌政变的原因,教 师可以从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习惯势力抵制和慈禧太后仍想掌权三个方面去说明。第四段叙 述袁世凯的出卖和谭嗣同的牺牲。教师要注意的是:戊戌政变发生于袁世凯出卖维新派之前。   义和团。本目的教学重点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难点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和盲 目排外问题。第一段讲述义和团首先在山东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教势 力的横行。教师应从原因上说明义和团兴起的正义性,同时阐明义和团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 落后性。第二段叙述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顽固派官僚出于政治上需要对义和团的利用。 《辛丑条约》。第一段叙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争罪行。第二段阐述《辛丑条约》的主要 内容及其危害。 三、教学资料 1、历史事实简介 关于“公车上书” 姜鸣:《真有一次“公车上书”吗》   关于“公车上书”,通常采用康有为所撰《康南海自编年谱》中的说法:   三月二十一日(按:即 4 月 15 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 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各直省莫不发愤,连日并递,章 满(都)察院。……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 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前里许, 至四月八日(按:即 5 月 2 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   依据康说,各种通行的著作和辞书将“公车上书”演绎成这样的过程:康有为获悉了《马 关条约》的消息后,邀约 1200 余举人至松筠庵集会,商定联名上书。与会者在康有为起草 的万言书上签了名。5 月 2 日,各省人排着里许长的队伍,向都察院呈递,都察院借口皇帝 已在和约上盖玺而拒绝接收。但上书打破了清政府“士人不许干政”的禁令,提出了资产阶 级维新改良的纲领,在全国迅速流传。 其实,康有为的说法是大可怀疑的。   揆诸档案,最早反对签约的,不是举人,而是大批现职官员。外省官员以封疆大吏为主, 钦差大臣刘坤一 4 月 16 日得知消息,立即电奏反对。然后,山东巡抚李秉衡、署理两江总 督张之洞、河南巡抚刘树棠、湖北巡抚谭继洵、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嵩、江西巡抚德馨、广西 巡抚张桂联、福州将军庆裕、福建巡抚边宝泉、陕甘总督杨昌濬、陕西巡抚鹿传麟、署理山 西巡抚胡聘之、广东巡抚马丕瑶、盛京将军裕禄、吉林将军长顺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