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训练26.pdf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训练26.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训练 26 一、 ( ·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 □ 阮 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 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能力,几乎是必然 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 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 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 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 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 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 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 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 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 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 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 语言、 宗教超多超复杂, 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 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 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 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 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 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 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 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 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 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 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 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 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 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 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 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 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 。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 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 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 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 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 ) 。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 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 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 5 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 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 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 选自《深圳特区报》 ) 1.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