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热带气象学.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热带气象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热热带带气气象象学学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热带气象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热热带带气气象象学学 研究南北纬30°之间地区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 天气 预报的一门学科,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热带地区(30°N ~30°S)约占全球面积的一半,是全球 大气运动的热量、动量 水汽的主要源地。 热带大气环流系统既与中高纬度环流系统有明显差 异,而且又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不仅地 处热带的国家,即使地处中高纬度的国家在制作较长 时效的天气预报时,也必须考虑热带大气环流 大洋 环流的变化。 热带大气环流系统的活动与变化不但影响热带地区, 而且也影响中高纬地区天气,直接影响这些地区的工 农业生产 人民生活。 因此,热带气象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 经济意 义。 热带气象学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 的。 早在15世纪末,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贸易航线上已注 意到季风的变化。 17世纪30年代,哈得莱(Hadley)发现热带信风环流,并 对其作了科学的解释,提出了哈得莱环圈的概念。 中国也早在唐、宋年间就有关于“ 台风” “飓风”的记 载,一些文学家(如苏轼等)还记述了季风现象。 对于有关热带气象的研究,中国起步较早,在20世纪 20~30年代,竺可桢、涂长望、李宪之先后对台风、 季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较系统地开展热带气象学 研究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40年代,美国里尔(Riehl)发现东风波,提出东风波 天气模式,并首先在热带大气环流 热带天气分析等 方面作了许多研究,于50年代写出了第1本 《热带气象 学》专着。 60年代,郭晓岚提出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查尼 (Charney)等提出第2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开创了 台风动力学的研究,推动了热带大气动力学的发展。 70年代初,雷梅奇(Ra age)发表 《季风气象学》专 着,较全面地总结 论述了季风问题。 70年代末,克里希纳穆蒂(Krishna urti) 出版 《热带气 象学》一书,全面总结 评述了热带气象学的各个领 域研究成果,反映了70年代以前热带气象学的进展。 此外,弗洛恩(Flohn)对热带大气环流的研究,皮叶克 尼斯(Bjērknes)对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柳井迪雄 对热带波动的研究,格雷(Gray)对热带气旋的研究等, 均对热带气象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这期间,中国叶笃正 陶诗言对热带大气环流的研 究,谢义炳对热带波动 湿斜压大气动力学的研究, 高由禧对东亚季风的研究,黄士松对副热带高压的研 究,朱抱真对东南亚 南亚大气环流 天气的研究 等,都对热带气象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联寿 丁一汇在70年代末出版的 《西太平洋台风概 论》,是迄今最全面阐述台风理论 预报的专着。 在20世纪60~70年代,在热带地区还相继开展了多次 国际综合观测试验,其中包括国际印度洋考察(IIOE , 1963~1965),考察了西南季风及其天气系统;莱恩群 岛试验(LIE ,1967),重点研究热带辐合带及其对流系 统;大西洋信风试验(ATEX ,1969),研究大西洋10°N 附近的信风能量收支;巴巴多斯海洋与气象试验 (BOMEX ,1969),研究巴巴多斯岛东部洋面的扰动 无扰动信风及海气之间的能量交换;大西洋热带试验 (GATE ,1974),主要研究积云与热带大尺度环流的相 互作用以及海-气相互作用;气团变性试验 (AMTEX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