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docVIP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177 PAGE 收稿日期:2013年11月20日 發佈日期:2013年11月21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8 据新出楚简校读《论语》一则 (首发) 侯乃峰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论语·尧曰》篇中有段文字云: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对于“四恶”的解释,其中最后的“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一句,明显与上文不协调:首先,前三“恶”都是用一个字来概括,而此句“有司”却是两个字;其次,“有司”二字从文义上看也显然与“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不合,实不可通。 前人在注释这句话时,多迂曲以解之。如朱熹《论语集注》云: 犹之,犹言均之也。均之以物与人,而于其出纳之际,乃或吝而不果。则是有司之事,而非为政之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刓,忍弗能予,卒以取败,亦其验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94-195页。 由于文义不可通,注解亦多穿凿,故前人早已有怀疑此处文字或有脱误者。如元代陈天祥所撰《四书辨疑》中就曾指出: 又“出纳之吝”与上三恶亦不相类。若以项羽之事论之,虽有司亦不当如此。经中或有脱误,阙之不讲,似亦无妨。 陈天祥《四书辨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第七六册“四书类”,世界书局,1988年,第114-115页。 前人在注解中还曾指出,与此段文字极为类似的话又见于《韩诗外传》卷三: 子贡曰:“……赐闻之,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第768页。 在这段话中,“暴、虐、贼”三者与《论语·尧曰》篇完全对应,而唯独其中的“责”字与“有司”对应。从传统的校勘学角度讲,如果说“谓之有司”与“谓之责”这两种说法必有一误的话,虽然“以身胜人谓之责”同样文义难通,但显然是《韩诗外传》中使用一个字概括的“责”更为符合古书的行文体例,而非《论语》中使用两个字概括的“有司”。这种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论语》中的“有司”二字很可能原本当是一个字而被误分为两个字。 在以简帛为书写载体的手工抄写时代,一个字被误分成两个字,或者两个字被误合为一个字的现象据情理推测应该是常见的。钱玄先生编著的《校勘学》一书专门列有“一字误为二字、二字误为一字”对此种现象加以讨论,其说云: 今见秦汉间竹简、帛书以及敦煌写卷等,其字体款行,有工整划一的,但大都是大小不匀,疏密相间。后人誊抄者,如不谙字句内容,仅是依样葫芦,就产生将一字误分为二字,二字误合为一字的情况。 钱玄《校勘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21页。 同时,钱先生综合前人的校勘成果举了一些例证,大都切实可信。可见,先秦秦汉时期简帛古书中“一字误为二字、二字误为一字”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下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校读传世古籍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我们发现,根据新出楚简,《论语·尧曰》篇中的所谓“有司”也可以得到校正。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篇简甲15与甲5连读,有如下一段话: 毋暴、毋虐、毋恻(贼)、毋念(贪)。不攸(修)不武〈戒〉,胃(谓)之必城(成),则暴;不教而杀,则虐;命亡(无)时,事必又(有)期,则恻(贼);为利枉事,则贪。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8-229、219页。 陈剑、周凤五、陈伟等先生都指出,此段简文可与上引《论语·尧曰》篇中的文字对读。陈剑先生还考证指出: 《荀子·宥坐》云:“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说……孔子慨然叹曰:‘……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四章:“子贡曰:‘……赐闻之,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潘维城《论语古注集笺》据此云:“荀子所言四恶缺其一,韩婴所言有‘责’而无‘有司’,亦与夫子所言不同,而大致本此(指前引《论语·尧曰》文)。”又《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二章云:“孔子曰:‘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亦为所谓“四恶缺其一”者。简文所云,亦当系本自《论语》,而“暴”、“虐”、“贼”三者之后是“贪”,跟《论语》和《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四

文档评论(0)

133****1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