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37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pdf

《DB1137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35189-2012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137—2012 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 2012 - 06 - 15 发布 2012 - 06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137—2012 前 言 本规程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颜红波、周青平、刘文辉、梁国玲、贾志锋、雷生春、魏小星、韩启龙、陈有 军、闫志勇。 I DB63/T 1137—2012 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的观测要求、原则、用具、方法、记载内容及备注事项等。 本规程适宜于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测记载应用。 2 观测要求 2.1 观测地段选择 田间观测地段应交错排列,避开边行,随机选择,3次以上重复。 2.2 建档 观测前记载试验材料的拉丁学名、品种名称、来源、播量、播种方法、播期、试验区地理坐标位置 及所在的行政村镇名称、面积、海拔、地形、气象资料、灌溉措施、土壤质地、肥力、施基肥的种类、 数量和方法、试验方案、并给出试验田间排列图、前茬及周围环境等内容。 3 观测原则 观测应具连续性,不漏测任何一个物候期。 3.1 观测时间 时间和顺序固定,开花期上午10:00-11:30或下午3:30-5:00晴天观测。 3.2 观测部位 以植株主茎判断其物候期,主茎受损时另选植株,并注明。 4 观测用具 记录本、铅笔、钢卷尺、小铁铲、计算器、放大镜、镊子、记载表(参见附录A)等。 5 观测方法 某物候期出现10%为初期,50%以上为盛期,80%为末期。有条件时,采集每物候期图片。 5.1 目测法 随机选择1平米或1米样段植株,目测物候期,三次重复。 5.2 实测法 采用定株法。选择的观测地段内随机选取10株~30株,并标记,测定某一物候期的植株数,计算百 分率,确定物候期。 1 DB63/T 1137—2012 某一物候期的植株数 某一物候期(%) 100% (1) 总植株数 6 观测内容 6.1 物候期 各物候期单位“日/月”表示,生育天数及生长天数“天”表示。 6.1.1 播种期 牧草实际播种日期。 6.1.2 出苗期 种子萌发后,幼苗露出地面2厘米~3厘米的时期。 6.1.3 返青期 上年植株的叶片由干枯转变为绿色露出地面2厘米~3厘米。 6.1.4 分蘖期 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形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