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0-2 戰間期──歐美國家的轉變 一、美國 【經濟繁榮】 【外交孤立】 外交方面,美國偏重【孤立主義】,【拒絕干預歐洲事務】 戰後經過短暫性的適應之後,開始有著空前未有的【繁榮】 └─→(1)以【金融業】和【工商業】表現最突出 ?【農業停滯】 (2)整體說來,美國人民逐漸【富裕】,生活日漸【安適】 └─→美國的【人口】只佔世界的6﹪,卻消耗全世界 所產的3/4的【橡膠和石油】 回前頁 Mourners outside the Wilson home soon after Woodrows death. 威爾遜總統 哈定總統 Lloyd George of Britain, Orlando of Italy, Clemenceau of France, and Woodrow Wilson 二、歐洲民主國家 (一)【德國】 1【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滅亡 2【威瑪共和】建立 └──→(1)【政治、社會】頻頻出現革命和暴動 (2)更嚴重的是【德國馬克】的【快速大幅貶值】 (3) 【政治金融】危機,擴大【貧富差距】,造成【社會問題】 ,【政權】發生動搖 3經過【全民努力】,財政逐漸穩定 ,經濟開始發展,尤其在【民主制 度】上,【威瑪共和憲法】更成為 其他國家憲法的典範 4人民懷念過去德國的光輝,對德國 【屈服於他國】的現狀,甚不滿意 回前頁 在納粹時代,稱神聖羅馬帝國為第一帝國;而俾斯麥所建立起來的德意志帝國為第二帝國(1871-1918);至於一次大戰後的威瑪共和時代,雖是第一個民主憲政體制,但納粹黨人則認為其共和共產,喪權辱國,事實上,威瑪共和所制定的共和國憲法可說是第一部的民主憲法,但無法付諸實行,甚至應付不了國內的經濟、失業問題,希特勒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 回前頁 第一任總統 Friedrich Ebert 議院開會場景 回前頁 回前頁 http://www.dhm.de/lemo/html/weimar/alltag/index.html 1【政治不穩】且【財經困難】 2【潘加萊】總理主政後,恢復繁榮。 他致力於【財政復甦】,經濟發展也 隨之【超越戰前】 (二)【法國】 遭遇的困難【最嚴重】 1戰後,【工業】喪失國際競爭的優勢政府不願【英鎊】貶值,使【出口】 更困難 (三)【英國】 2【愛爾蘭】獨立運動 └─→(1)【愛爾蘭自治】 (2)【北愛爾蘭】仍附屬於英國 (3)【北愛問題】長久困擾英國 ,到【20世紀末】才露出解 決曙光 悲情國度 北愛爾蘭問題 回前頁 北愛衝突的歷史淵源 英、愛兩地宗教的衝突則啟自16世紀英皇亨利八世脫離天主教會,自創英國國教開始。17世紀英國開始藉由新教的移民,希望能加強對愛爾蘭的控制。之後,克倫威爾建立共和,也大舉向愛爾蘭進兵,壓制愛爾蘭人。然而,愛爾蘭還是遙奉羅馬天主教為正統,並未積極接納新教。只是,英國對愛爾蘭實行的壓抑,已使得雙方的隔閡漸深,而成為日後愛爾蘭脫離獨立的要因。 1920年,英國政府通過「愛爾蘭政府法案」,該法將北方六郡分離出來,使得愛爾蘭島一分為二,兩者英國皆給予有限的自治之權。然而,占愛爾蘭多數的天主教徒不滿這項安排,於是雙方爆發游擊戰。1921年雙方簽訂停戰協定,通過英愛條約,愛爾蘭成立「愛爾蘭自治邦」(Irish Free State),向大英帝國效忠。1937年,愛爾蘭通過新憲法,改名為「埃爾」(Eire)。 1949年,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可是原本的32邦中,北方的6邦還是選擇繼續讓英國統治。原因無他,這些居民大部是當時來自英國本土的新教移民後代。這6個邦在貝爾發斯特 ( Belfast )組成自治議會及政府,對其內部事務完全自主。這六邦的選擇其實是很現實的:不願成為新獨立愛爾蘭下的少數派;況且此地新教徒在人數上掌握優勢,新教徒當然不願由於愛爾蘭的獨立,而將現有的政治權力拱手讓出。 北愛「血腥的二十五年」 愛爾蘭共和軍( Irish Republican Army )成立於一九一九年,是歷史上愛爾蘭反抗運動的產物,其一貫目標是欲以武裝鬥爭的手段,結束英國的統治,建立統一與獨立的愛爾蘭。隨著北愛爾蘭宗教衝突的深化,愛爾蘭共和軍的活動也愈益猖獗。 愛爾蘭共和軍成立後,曾受到愛爾蘭人的同情與支持,而他們的確也達成部分的政治目標。一九二一年英國政府決定讓愛爾蘭南部的二十六個郡成立自治政府──「愛爾蘭自由郡」,就是顯然受到共和軍武裝抗爭活動與愛爾蘭民意壓力的結果。不過,當時共和軍內部對新成立的自由邦態度分歧。溫和派主張接受這個政治解決,激進派卻極力反對。他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