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学习内容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启蒙文学的特点;感伤主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法国四大启蒙作家及博马舍;德国的莱辛与席勒,狂飙突进运动。 歌德创作概况;《浮士德》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重点问题 1.启蒙运动和启蒙主义;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3.感伤主义; 4.狂飙突进运动; 5.浮士德精神探索的过程; 6.浮士德的形象; 7.《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但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做舆论准备的。 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矛头直指宗教迷信和封建观念,他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启蒙主义以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否定教会的神权统治,以自由、平等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以理性作为评判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其社会理想是建立一个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起义的“理性王国”。 但是,启蒙主义者也有难以逾越的思想和历史局限,他们所憧憬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恩格斯语)过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少数天才人物的作用,寄希望于开明君主,都反映出他们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 二、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即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学。它最具有时代精神,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其基本特征是: 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启蒙作家往往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文学创作就是他们进行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他们强调文艺的社会功用和教育意义。 启蒙文学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普通平民。作家们着力刻画属于第三等级的人物形象,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如鲁滨逊、费加罗、维特等。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 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重视写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主张采取真实自然的表现方式,反对贵族文学的矫揉造作。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开创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以及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反映出启蒙作家为表现启蒙文学的特定内容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 启蒙文学由于过分强调文学的宣传、教育作用,有时则弱化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导致有些作品艺术性不强,有的文学人物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英国文学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从而导致封建势力仍有生存空间,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扫除封建残余,建立更合乎理性社会秩序,成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任务。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丑恶现象也就成为英国启蒙文学的一项独特内容。虽然在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仍然是英国文学的主宰,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渐成文坛主流,并成为英国18世纪文学的最高成为。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段。 笛福(1660-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1719)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描写一个贵夫人的养女堕落为荡妇和窃贼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取材于当时的报章新闻: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一次航海中与船长发生冲突,船长将其遗弃在距智利海岸约五百海里的一个荒岛上,船长只给他留下一磅火药,火药用完之后,他就得徒手捕捉野生动物充饥。他过了四年零四个月茹毛饮血的生活之后,终于被著名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所救。 对于上述新闻,当时的《英国人》杂志主持人理查德·斯梯尔评论说:“要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最快乐的,而欲望超过这个限度,所得欲多,要求也就欲多。”而笛福则从这条新闻里看到了永不满足、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并进而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划时代的形象。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他在年轻时代不安于平庸、舒适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私自逃到海外经商,几经波折,获得成功,在巴西成为种植园主。但他仍不满足,又与人合伙到非洲去做黑奴生意,不期中途遇险,孤身漂流到南美附近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很快就克服了悲观情绪,以坚强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修建住所,制造器皿,获取食物,建立了一个“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