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者:傅杰(副教授) 训诂学 学分数 周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 .doc

编写者:傅杰(副教授) 训诂学 学分数 周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写者:傅杰(副教授) 训诂学 学分数2 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中文系语言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需要预修古代汉语、中国语言学史等前期课程作为基础。 基本内容:训诂与训诂学的概念、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训诂知识运用举例等。 基本要求:明确学习训诂学的意义;了解训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训诂的特点,对训诂源流有概略的认识。懂得训诂的原理和特点;熟悉常用的训诂术语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书注解的源流;结合古注要籍的学习,掌握古注的各种类型的特点、体例;了解通释语义的重要专著的内容、体例和作用,并能利用古注和训诂专著阅读古籍。了解训诂的主要原则,并能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参考教材: 1、郭在贻《训诂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收入《郭在贻文集》第一卷 中华书局2002年版 2、洪诚《训诂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收入《洪诚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4、王宁《训诂学原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教学内容: 第一周 一、训诂释名 训诂学的目的 主要参考书介绍 第二周 二、训诂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释词、解句 训析古书异例 第三周 三、训诂学的作用(上) 训诂学与语文教学 训诂学与辞书编纂 第四周 四、训诂学的作用(下) 3、训诂学与古籍整理 第五周 五、训诂的条例、方式、术语 训诂的条例 形训 声训 义训 训诂的方式 互训 推原 义界 训诂的术语 释义的术语 拟音的术语 改字的术语 正误的术语 其他术语 第六周 六、训诂的方法(上) 据古训 破假借 辨字形 考异文 第七周 七、训诂的方法(下) 通语法 审文例 明语源 第八周 八、学习训诂所应采取的态度 务平实,忌好奇 重证据,戒臆断 宁阙疑,勿强解 第九周 九、训诂中的常见弊病 第十周 十、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一 《诗经》 第十一周 十一、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二 《楚辞》 第十二周 十二、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三 《文心雕龙》 第十三周 十三、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四 唐宋诗词 第十四周 十四、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五 《老子》 第十五周 十五、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六 《论语》 第十六周 十六、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七 《史记》 第十七周 十七、文史典籍阅读中的训诂问题举例之八 《汉书》 中国语言学史 学分数2 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中文系语言学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需要预修古代汉语、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等前期课程作为基础。 基本内容:中国语言学史主要介绍中国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要略。由于时段长,容量大,而课时相对有限,故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办法,重点放在对中国语言学史上若干重要典籍的内容和代表人物的成就加以述评。 由于韵书部分和《马氏文通》部分有杨剑桥教授和戴耀晶教授的专门课程,相关内容本课程从略。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脉络有大概的了解,对重要著作和代表人物有较深入的把握,从而在形成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树立优良的学风等方面受到启发。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为主。 参考教材: 1、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胡奇光《中国小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洪诚《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收入《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内容: 第一周 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几个问题 语言学史的性质 语言学史的意义 语言学史的分期 语言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第二周 先秦诸子的语言观(上) 孔子 老子 《墨经》 第三周 先秦诸子的语言观(下) 4、《荀子》 第四周 专书评述之一《尔雅》 成书年代 主要内容 流传与影响 第五周 专书评述之二《说文》 作者 主要内容 流传与影响 第六周 专书评述之三《方言》 作者 主要内容 流传与影响 第七周 专书评述之四《释名》 作者 主要内容 流传与影响 第八周 专书评述之五《经典释文》 作者 主要内容 流传与影响 第九周 专人评述之一 顾炎武 1、生平 2、主要著作 3、学术成就 第十周 专人评述之二 戴震 1、生平 2、主要著作 3、学术成就 第十一周 专人评述之三 钱大昕 1、生平 2、主要著作 3、学术成就 第十二周 专人评述之四 段玉裁 1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