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
证证治治汇汇补补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证治汇补》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证证治治汇汇补补
字数:5351
证治汇补 清 李用粹
徐序
陶隐居曰。余宅身幽岭。迄将十载。虽每植德施工。多止一时之
设。可以传芳远裔者。莫过于撰述。故隐居于修真之余。撰药总诀肘后
方本草三书。唐司马子微所称阐幽前秘。击蒙后学人也。自炎帝尝草。
轩皇作经。降及后代。莫不有书。故世得其济。民无夭札。是则阐幽击
蒙。端赖于撰述矣。苟无传书。虽善息脉如俞跗。善处方如桐君。亦惟
自神其伎耳。将何以广其传。以共济群生哉。上海李惺 先生。才敏识
精。以其余学。傍究医术。息脉处方。有验精良。博采轩岐以来诸书。
条贯辨晰。标奇举要。集为一编。命之曰证治汇补。予读而嘉之。以为
越人淳于。虽神奇难遇。今可以探之枕笥而得矣。扁鹊传曰。人之所
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病疾多者。言病其疾之症多也。病
道少者。言病其治疗之道少也。拙工抵滞。不能旁通。是以病道少也。
兹书别为八门。统以十事。参伍错综。应变无穷。何患其道少乎。钟律
至微也。昔人以辨症切脉比之。兵法至变也。昔人以制方用药比之。兹
书十事之中。始于病因。终于方剂。临症施治。燎然于心目。
又何患其微且变乎。甚矣。惺 之施博而功大也。苏子瞻云。蜀有学
医人费之谚。太仓公对诏问。曰。臣意心不精脉。时时失之。不能全
也。太仓公医之圣而至于神者也。心偶不精。犹或失之。况今之为医者
乎。吾愿读是书者。用心必精。毋驰于名。毋惊于利。学之万全。而后
用之。不然。必费人矣。可不惧哉。
康熙辛未七月昆山弟徐秉义书
自序
夫书以载道。非博无由考其详。学以穷理。非约不能操其要。神明
于博约之间。而精一之道坦然昭着矣。
岐俞之学。自皇古而递至兴朝。从庙堂而数夫草泽。千载群书。真
足充栋。不患乎书不博。而患用书者骛博也。不患乎说不约。而患立说
者拘约也。何则。索隐之材。驾前哲而攻已成之论。庸常之质。守一家
而泥偶效之方。所以异学争鸣。同人互驳。求其贯通素难出入缓和者。
几罕觏矣。予也谬叨家学。上参三坟之典。下考往哲之书。审其异同。
穷其辨论。始知古人立说。适所以相济而非相悖也。如仲景治冬寒。而
河间发明温暑。洁古理脾胃。而东垣发明内伤。子和攻痰饮。而丹溪发
明阴虚。此六家者。古今称为医学之宗。
迨夫冬寒之论。至王安道而中寒伤寒始明。温暑之论。至巢元方而
热病中暑方晰。内伤之论。得罗谦甫而劳伤食伤乃别。痰饮之中。分湿
痰燥痰。其帮助于隐君。阴虚之中。分真阴真阳。其论创自叔和。乃知
古人立说。各有一长。取其所长。合为全璧。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然
广征万卷。恐多岐亡羊。专执一说。是守株待兔。不若内遵经旨。外律
诸家者为当耳。于是不揣孤陋。取古人书而汇集之。删其繁而存其要。
补其缺而正其偏。每症列成一章。每章分为数节。其间首述灵素。示尊
经也。下注书目。传道统也。冠以大意。提纲领也。赘以管见。补遗略
也。稿凡三易。辑成数卷。颜其端曰证治汇补。盖欲以汇合古人之精
意。而补古人之未备也。大概此集编次法。即为临症审治法。先以病
因。详标本也。次以外候。察病状也。次条目。审经络也。次辨症。决
疑似也。次脉象。凭折衷也。次治法。调虚实也。次劫法。垂奇方也。
次用药。HT 入门也。续以附症。
博学问也。终以方剂。与绳墨也。每症之中。首尾编次。皆列为十
事。如是而大纲毕备。条理井然。合其章句。
前后相贯。分其节目。次第成章。庶几流览诵读。无太繁太简之
弊。俾贤智者。俯而就之。即不及者。亦 而致之。是或继往开来之一助
耳。但病机变化。诚难尽于纸上陈言。证治玄融。岂易罄夫心中妙理。
予才末学。兹集少文。是知规矩不足尽匠氏之巧。够率无以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