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基本情况
1.1自然环境
1.1.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黔东南州中部,地理位置东经108°06′至108°30′,北纬26°24′至26°53′之间,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东与剑河县交界,西与市、雷山县接壤,北面与黄平县、施秉两县毗邻。南北长50.4公里,东西宽22.6公里。全县总面积104170公顷。辖六乡二镇,156个行政村,807村民组。
1.1.2地质构造
在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之雪峰台拱。出露地层为晚元古宇下江群浅变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变余凝灰岩。其地质年代距今约6亿—10亿年,岩石的力学性质比较硬脆,极易产生破裂形变。
区出露地层自上而下分为两组:(1)番召组,上段为浅灰、灰色板岩,千枚岩夹少量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厚度400—900m;下段为浅灰、灰色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夹板岩,或为变余砂岩夹板岩互层,厚度400—1900m。分布北侧及西南角,面积较小。(2)清水江组,分布于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具有较多的凝灰质岩石为特色,厚度大于2000m。区构造上位于北向雷公山复式背斜东翼,总体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22—25度,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三组节理裂隙发育,控制着河流、沟谷的延伸方向,对该区地形及水系的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1.3地形地貌
xx县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地处江南古陆东北沿,扬子江台地东南部,在燕山期形成的三穗、镇远大背斜的西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折皱,主要有施洞大断层,为东北走向。境出露地层,按地质年代先后有震旦系板溪群、老留系及第三、四系地层。其中板溪群变质岩系地层分布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1%,寒武系可溶性白云质灰岩分布较少,仅革一、台盘两乡的部分地区可见。地貌以山地为主,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及河谷阶地四种类型。最高海拔1980米(交密与雷山交界的掌水坪),最低海拔465米(xx猫鼻岭村与剑河五岔村交界的清水江面),高差达1515米。雷公山脉向县境延伸到西南边境的石灰河村、南刀村,进而廷伸至红阳、登交、方召一带,为南北的分水岭,地势西高东低。
1.1.4. 气候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xx县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无霜期较长,垂直气候明显。由于受雷公山脉的影响,致使南、北地区的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南部地区降水多于北部,而气温因南部海拔较高、雨日及云雾多、光照少而相对于北部要低,北部地区则光照和热量条件比南部地区好,但降雨却比南部地区少,常有伏旱。全县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为-10.3℃;≥10℃积温在4455℃~5154℃之间,无霜期247-287天,年降水量1174mm,年降水总量14.21亿立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日照时数1236.6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在67千卡。
1.1.5. 水文
xx县属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大河一条——清水江,中等河流3条(巴拉河、翁你河、巫密河),大小河流共20条,总长594.8公里,河树枝状排列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清水江经革一乡、施洞镇后流入剑河县境,其干流在县境长58.6公里,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