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u教学提纲.ppt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u教学提纲.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巨大推动作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B、孔子的贡献;(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教育名言: (4)整理文献:《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 ;2、孟子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探究理解题:;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①主张以残酷的刑法统治人民 ②政治思想具有保守性 ③主张用“德”教化百姓 ④主张用“礼”约束人民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三) 、老庄之学;B.道学的形成 1、庄子,即庄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著有《庄子》 2、主要思想: A、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B、发展老子的唯心哲学,主张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C、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D、鄙视富贵利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上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四) 、法家思想;(五)、墨家的主张;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现实问题;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们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 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力行,做节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各种工具。 法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对浪费水电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查队,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 ;二、汉代儒学主流(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一)背景 ①王国、匈奴的威胁; ②汉武帝时经济恢复与发展; ③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统治需要。 (二)董仲舒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③“三纲五常”封建伦理关系准则; ④ “限田”、“薄赋”、“省役”主张。 ;(三)意义 ①国家统一;②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③确立儒学主流地位;④限制君权;⑤兴办学校,利于教育。 三、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 (一)背景 ①形势发展变化、动荡; ②受到道、佛冲击,独尊地位动摇而出现危机, “三教合一”出现。 (二)理学的概念 新儒学体系:儒、道、佛三家融合,儒学吸取佛、道中有益的东西,更为理论化、思辨化。;(三)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①二程——“万物皆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