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郑果州相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归“安坐”之本义和“底座”之引申义》商榷 (首发) 汪少华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拙文《从生活习俗和语言的社会性再论唐诗的“床”》2008年6月先后发表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页 /SrcShow.asp?Src_ID=463和国学网 /lwtj/content/wangshaohua_zltsdc.htm。康晓云先生随即在国学网发表《回归“安坐”之本义和“底座”之引申义——再论“床”字》 /lwtj/content/kangxiaoyun_hgazbyydzysy.htm(以下简称“康文” /SrcShow.asp?Src_ID=463 /lwtj/content/wangshaohua_zltsdc.htm /lwtj/content/kangxiaoyun_hgazbyydzysy.htm 其一,康文反感拙文“言下之意无非是说时人穿凿附会、少见多怪”,急于批评,竟将拙文反驳的观点编派为拙文的结论: 文中作者对一些古典文本中“床”字的解释基本正确,但得出了“‘床’的确有‘几案’、‘桌子’的意思”这种结论,其实是在绕同义反复的圈子。 其实“‘床’的确有‘几案’、‘桌子’的意思”不是我的结论,而是拙文反驳的第五种新解《李白诗“ 《李白诗“绕床弄青梅”之“床”字新解》,《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 其二,拙文论题限定在唐诗的“床”,康文却用了唐代诗文之外的一堆例证 出自宋·李焘,金 出自宋·李焘,金·元好问,明·罗贯中、徐光启、唐顺之,清·朱彝尊、于敏中、蒲松龄、袁枚。 康文举出的唐诗例证是王维《郑果州相过》:“再三玩味诗意,‘床前磨镜客’之‘床’是‘井床’,不可能是‘寝床’或其他几、案之类。” 王维这首诗写果州刺史郑某来访: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五马”指代刺史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又为太守的代称。白居易《西湖留别》:“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穷巷”形容居处的僻远简陋。王维住所虽然未必“终年无客常闭关”王维《答张五弟》:“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但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形成鲜明对比:平时我这里不外乎浇灌园圃的退隐之人,偶尔来的客也只是给我磨镜的,您这么大官儿驾临 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又为太守的代称。白居易《西湖留别》:“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王维《答张五弟》:“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中华书局1997年,474页。 磨镜客谓负局先生,《列仙传》卷下:“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此二句指与道士、隐者往来。 如果“磨镜客”指道士,那么与井床没有任何关联。即使“磨镜”是写实,也不在井边。唐代用的是铜镜,据史树青先生《古代科技事物四考》《文物》1962年第3期。:“铜镜使用日久,镜面昏花……古时的磨镜便成了一种专门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和现在的磨剪子、磨刀的工匠一样,沿街售艺”。但磨镜不同于磨剪子、磨刀,不是用水,而是用药。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元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记载的磨镜药都是“水银杂锡末”,明刘基《多能鄙事》卷五记载的磨镜药成分是白矾、水银、锡、鹿角灰。沈从文先生《唐宋铜镜》认为“磨镜药粉是用水银作成的”,收入宋人绘《磨镜子图》《沈从文全集》第29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金瓶梅》第58回描写磨镜老叟“绊在坐架上,使了水银”,一顿饭时间就把大小八面镜子都磨得耀眼争光。史树青先生描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无款《磨镜图》:“磨镜老叟双手握毡团(又似发团)正在镜面磨来磨去,旁有药瓶、药罐等物,其磨镜方法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合。”可见,磨镜与井床没有任何关联,“床前磨镜客”之“床”仍是坐卧家具。因而康文所举这唯一的唐代例证,只是无效证据。 《文物》1962年第3期。 《沈从文全集》第29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 其三,拙文证实文物学者对古代“床”之功能阐述的正确杨泓《床的变迁》,《中国文物报》 杨泓《床的变迁》,《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30日。杨泓《帐和帐构》,《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中华书局2007年。 在中国古代,“床”并非如今日仅是为睡眠或卧床而专门陈放于卧室的卧具,它是朝会、办公、宴饮乃至睡眠无不使用的坐卧具。 从殷周历经秦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