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期末复习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 - 第二章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电子型助催化剂的作用: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催化活性及选择性。 金属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电子授受能力有关。 具有空余成键轨道的金属, 对电子有强的吸引 力,吸附能力的强弱是与催化活性紧密相联的 在合成氨用的铁催化剂中, 由于 Fe 是过渡元素, 有空的 d 轨道可以接受电子, 故在 Fe-Al2O3 中加入 K2O 后,后者起电子授体作用,把电子传给 Fe,使 Fe 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提高其 活性, K2O 是电子型的助催化剂 第三章 吸附与多相催化 1 简述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 包括五个连续的步骤。 (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 (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 (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 (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 (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上述步骤中的第 (1)和 (5)为反应物、产物的扩散过程。属于传质过程。第 (2) 、(3) 、(4)步均属 于在表面进行的化学过程, 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也叫做化学动力学 过程 2 外扩散与内扩散的区别 外扩散: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吸附在气、固边界层的静止气膜(或液膜)达到颗粒外 - 1 - - 2 - 表面,或者产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通过静止层进入流体体相的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 内扩散: 反应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到颗粒孔隙内部, 或者产物分子从孔隙内部扩散 到颗粒外表面的过程,称为内扩散过程。 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 外扩散 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 消除方法: 提高空速 内扩散 阻力:催化剂颗粒孔隙内径和长度 . 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孔隙直径 3 解离吸附的 Langmuir 等温式的推导过程 解离吸附: H H+ H, 2 2 吸附时两个解离离子各占有一个活性中心,所以 V k (1 ) P a a 脱附时,两个活性中心粒子脱出,所以速度 V K 2 d a 吸附平衡 V =V 得出 a d 2 2 K a ka(1 ) P 1/2 ka p Kp 1 K a Kp (Langmuir 分子解离吸附方程) 1 Kp 1/2 当压力较低时, ( ) ,得 1+ Kp 1 = Kp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 。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 诱导偶极、 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 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样,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