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 杜威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气魄总结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遗产,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杜威在继承和批判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传统教学思想,尤其是与赫尔巴特截然不同的现代教学思想体系,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教学论研究领域,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流派称为传统教学论流派,将以杜威为代表,强调以“学生”、“经验”、“做中学”中心的流派称为现代教学论流派。 苏联凯洛夫(И.A.Kanpob,1893—1978)的教学论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教学论的代表。主编《教育学》.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学习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等。 (五)教学论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 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六、课程论的应运而生与蓬勃发展 1918年,博比特(F.Bobbitt)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博比特认为,课程的目的是要列出每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然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习者以促进其表现。 课程科学化运动的另一位创始者查特斯(W. Charters )把课程看成是学生必须通过一系列学习体验而达到的一系列目标。 真正将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发展至顶峰,从而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基础的是泰勒(Ralah W.Tyler)。 泰勒以杜威、桑代克等人的学说为理论依据,继承博比特和查特斯的研究成果中的精华,积极从事课程实践活动,总结了“八年研究”成果,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他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四个环节,被称为“目标模式”。 第二节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影响较大的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出现在20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第二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第三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兴的建构主义。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㈠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产生于20世纪初,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机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 1.课程就是教育性经验。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而经验不是思想出来的,而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是在做中学到的,也就是从活动中学到的。 2.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3.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儿童与课程是确定一个过程的两极,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其实现的途径就是将教材心理化。当课程统一了儿童的心理经验和学科的逻辑经验,这种课程就是经验课程。 4.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 ㈡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最早是由德米亚西克维奇(Michael Demiashkevich)提出来的,因其强调人类文化中的“要素”或“精华”对世界变化的意义而得名。一般认为,巴格莱(Bagley)是要素主义最主要的代言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与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同属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社会遗传的核心就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 2.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递文化要素,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作为课程内容核心。因此,要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心理顺序来组织经验是学科课程最明显的特征。教师是教育宇宙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要素主义使学科课程由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从而确立了学科课程的地位,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传递社会文化、传递传统价值和社会主流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㈢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R.M.Hutchins)、阿德勒(M.J.Adler),英国的利文斯通(R.Livingstone)和法国的阿兰(Alain)等。其理论基础是古典实在论和共同人性论。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永恒课程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主张学习名著。永恒学科大体上有三类: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