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 官报产生于唐代;宋代的朝廷官报的名称有“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宋代的朝廷官报与唐代比,内容有了较大扩充。 官报的编发与管理 无论是唐代“报状” 、宋代“邸报” 、“朝报”,还是明清“邸报” 、“邸钞”,都是由封建 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的。 朝廷对官报的管理: 首先是加强对发报内容的管理。 对官报上所刊载的内容, 划有严格 的范围, 对能发报和不能发报的材料有严格的规定。 其次,是建立审查制度, 管理报纸编排。 封建王朝对官报的编排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越来越严密的制度。 宋代对进奏院改革, 统一任 命进奏官,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官报集中管理。宋真宗咸平二年正式建立“邸报” “检详”制 度,“检详”,就是审查。 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 然后传之四方。 到了南宋, 又建立“每日判报”制度。第三,建立传报制度,严格传报纪律。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 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小报”有一支专业或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其二、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其三、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 其四、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其五、小报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 传播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 有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因而在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三、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内容是官报的翻版 其二、形式比较完备 其三、报房版主经营 其四、报房自办发行 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第二章 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鸦片战争前, 1815 年 8 月传教士马礼逊、 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出版了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察 世俗每月统记传》 ,该报同时也是外国人所办的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宣传对像的近代刊物。故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实为中国近代报刊之发轫。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份报刊, 是西方传教士打入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 家中文报刊。 该报刊虽然也属于宗教性质, 但是不停止在阐释教义这一步, 百是把主要篇幅 用于介绍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以增进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 《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中国丛报》以其丰富的资料,为后 来的中外历史学界所重视。 《万国公报》是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 。 《上海新报》 1861 年 11 月创刊,是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 《申报》员全称《申江新报》 , 1872 年 4 月创刊。美查 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报纸。为了达到营利的目的, 《申报》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从而扩大发行量,并以此拉开了同《上海新报》竞争的帷幕。首先是改革言论;其次 是增加新闻量; 此外《申报》 在新闻报道上也有重要改进; 同时重视文艺稿件和广告; 最后,要特别一提的是 《申报》 的主人将 《申报》 作为企业来办, 把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管理,对《申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报》 1893 年 2 月在上海创刊。福开森为董事长,汪汉溪任总经理,管业务,金煦生 为总主笔,负责编辑部。与《申报》竞争。发行量超过《申报》 。 汪汉溪 采编业务与印刷技术 ㈠①采用新闻采访业务。②运用新闻专电。③发展新闻文体和新闻写作。 简论:在华外报是西力东渐的产物 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 《澳门新闻纸》是份文摘式的译报,是林则徐于 1839 年 7 月在广州组织人创办起来的,至 1840 年 11 月止。《澳门新闻纸》只送给林则徐、广东巡抚怡良、道光帝等几个特定的人参 阅,不公开发行,不向社会传播,不具备新闻纸的诸因素,所以还不能算报纸,虽然它很接近报纸,林则徐不能算办报,只能算译报。 在总结林则徐主持《澳门新闻纸》工作和其他译报活动的基础上,在《海国图志》一书中, 魏源首先提出了“夷情备采”的译报思想。 “夷情备采”译报思想的基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重视舆论监督是洪氏新闻事业构想的核心;洪氏新闻事业构想的立 足点是巩固太平天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汉口的《昭文新报》 《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纸, 1873 年 8 月 8 日由艾小梅创刊于汉口。 《汇报》 1874 年 6 月 16 日由容闳发起创办于上海。 《新报》 1876 年 11 月 23 日由上海的“各省商帮”创办,该报声称:它为适应官商需要而 出版,对于商务和来自北京的新闻以及与外交有关的新闻, 将尽快刊登。 因而国人称之为 “官 场新报”,外人称之为“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