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現象學角度觀看國民小學教科書的課程設計
-----以翰林版生活課本二上第1單元為例
永光國小教師
生活課程輔導團專任輔導員江建勳
壹、前言
德國哲學家胡賽爾(Husserl)原創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初始是針對哲學受到科學發展的影響之反思,其企圖回復到以「人」為本的論述,至21世紀的現代卻廣受應用,例如建築學、教育學、臨床心理學、社會學??????等,本文即以教育領域,引用現象學的觀點,試圖將胡賽爾的現象學,導入分析教科書的課程設計,藉由現象學的分析方法,期能釐出課程設計的優點和缺失,並試圖改善和轉化教科書的課程內容,以提升教學現場的學習效果和學生的學習動機。
貳、現象學的緣起與內涵
一、現象學的緣起
現象學的創始者是德國的哲學家胡賽爾,發端於20世紀初,胡賽爾先後任職於德國哈勒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alle)擔任研究員,哥廷根(Gottingen)大學及弗萊堡(Freiburg)大學擔任教授,西元1928年於弗萊堡大學退休,其著作『邏輯研究』是現象學的原創之始,胡賽爾認為外在世界的理性並非這個人類世界的建構者,人類世界的現象是由人的理性心靈建造的,人類心靈的作用呈現出各種現象,其反思當時的哲學發展,批評因科學進步所衍生實證主義與唯物思考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人的心靈並非只是「被動的刺激的產物」(吳汝鈞,2001;高淑清,2000;劉家蓁,2003:蔡美麗,1999;Hebert, S.,王炳文、張金言譯,1995;Moran, D.,蔡錚雲譯,2005;Robert, S.,李維倫譯,2004)。
胡賽爾的現象學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期是西元1900年以前階段,是前現象學時期;第二期是西元1901年至1913年階段,為現象學前期;西元1913年以後則是現象學後期,前二期的現象學在批評19世紀各種經驗論的心理主義,胡賽爾的現象學儼然已成為哲學的另一新的流派(Robert, S.,李維倫譯,2004)。
二、現象學的意涵
現象學的目的是揭示人的意向性、意識和人的「生活世界」的基本結構,要使潛藏在研究對象之中的特質忠實的呈現出來,亦即忠實於現象,不帶有研究者(觀察者)的偏見和推裡,沒有研究者(觀察者)的情感和喜好,讓事物的本貌自然顯現出來,研究者(觀察者)不作理性分析,不對事物作任何增刪和解釋,只是忠實的讓事物本身自己說話,做到不增不減的描述事物,而事物本身的特質有顯現和不顯現兩方面,此哲學思維的效應作用,衍生了以後詮釋學與結構論的產生(吳汝鈞,2001;高淑清,2000;劉家蓁,2003:蔡美麗,1999;Hebert, S.,王炳文、張金言譯,1995;Moran, D.,蔡錚雲譯,2005;Robert, S.,李維倫譯,2004)。現象學對100年後的現代仍造成重要的影響,應用在教育領域而言,如教育政策的觀察,教育問題的發現,課程與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現場的觀察描述,都具有重大的貢獻。
參、現象學的分析方法
現象學經常以三個形式結構分析事物,即部分與整體(parts and wholes);同一與多重(identity and manifold);及顯現與不顯現(presence and absence)(吳汝鈞,2001;高淑清,2000;劉家蓁,2003:蔡美麗,1999;Hebert, S.,王炳文、張金言譯,1995;Moran, D.,蔡錚雲譯,2005;Robert, S.,李維倫譯,2004),茲述於下:
一、部分與整體
整體可以分析出片段(pieces)與環節(moments)兩個部份,片段可以獨立呈現,可以從整體中脫離出來,它可以不靠整體而自己存在,當一個片段與其整體分離,它就自成一個整體,例如:一棵植物和它的果實,當果實掉下或被摘下時,果實便脫離植物的整體而自成一個整體;又如軍陣中的士兵,當他脫離整個排班,仍能個別執行作戰任務,這是片段的特色。
環節則是無法脫離其所屬的整體而單獨呈現的部份,亦即它們無法被抽出,換句話說,環節是非獨立部份,例如:視覺無法脫離眼睛而獨立呈現;又如音高或音低無法字聲音中脫離出來,環節不論在什麼情況下被經驗到,都是搭合其他的環節呈現,它們都是以「與其他部份組合在一起」的方式存在。
二、同一與多重
同一與多重有兩種角度面向,其中一種角度面向是不同角度觀察顯現的不同結果,卻呈現同一個事物,例如:從不同角度描繪寫生靜物,其描繪的光影變化,顏色和明暗情形,以及描繪結果也因而不同,但其觀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