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地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3研究报告.ppt

吉地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3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的限值 2、气密性要达到4级的物理指标: 1)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q1≤1.5(m3/m·h),即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3; 2)单位面积分级指标q2≤4.5(m3/m2·h),即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m3; 3、外窗气密性要达到4级以上的依据: 1)根据我国目前门窗技术、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确定的; 2)根据对不同外窗检测结果的实际情况所确定的。 3.2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的限值 4、提高窗气密性的措施: 1)提高窗用型材的规格尺寸、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组装的精度以增加开启缝隙部位的搭接量,减少开启缝的宽度,达到减少空气渗透的目的; 2)改进密封方法,如框与扇、扇与玻璃之间的缝隙处理采用三级密封的做法。 3)应注意各种密封材料和密封方法的互相配合: ○在玻璃下安设密封的衬垫材料; ○在玻璃两侧以密封条加以密封(可兼起固定作用); ○在密封条上方再加密封料。 3.2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的限值 5、幕墙气密性要达到3级的物理指标: 1)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q1≤1.5(m3/m·h),即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3。 2)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q2≤1.2(m3/m2·h),即每小时每平方米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2m3。 6、提高幕墙的气密性的措施 1)重视幕墙材料性能质量 2)保证施工质量 3)提高耐候密封胶质量,有利于提高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1 外墙应优先采用外保温体系。 外保温体系的优点: 1、外保温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热桥。 2、有利于室内温度保持稳定。 3、有利于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 4、可延长围护结构的寿命。 5、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性和气密性。 6、可减少保温材料的用量。 7、可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8、外保温不会影响室内装修,并可以与室内装修同时进行。 9、外保温便于旧房改造。 10、 外保温适用范围广。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2 外墙和屋面采用外保温体系时,应对下列部位进行详细构造设计: 1 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蓬、挑檐、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 2 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3 变形缝处屋面、外墙的缝隙应采用弹性保温材料加以封闭。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3.3 外门和外窗的细部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 2 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 3 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缝,应填充防火性能好的保温材料。 3.3 围护结构的细部设计 3.1 建筑设计 3.1.3 按照建筑物围护结构能耗占全年建筑总能耗的比例特征,划分以下两类建筑: 单栋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建筑,为甲类建筑。 其它为乙类建筑。 3.1 建筑设计 3.1.4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甲类建筑不应大于0.40,乙类建筑不宜大于0.4,如大于0.40,应按照4.0.3条规定,使用权衡判断法,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节能要求。 (强制性条文) 3.1 建筑设计 体形系数——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面积和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值,建筑的体形系数计算时,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的面积。 通常控制体形系数的大小可采用以下方法: 1、减少建筑的面宽,加大建筑的进深,也就是说面宽与进深之比不宜过大,长宽比要适宜; 2、增加建筑的层数; 3、建筑体形不宜变化过多,立面不要太复杂。 3.1 建筑设计 3.1 建筑设计 3.1 建筑设计 3.1.5 公共建筑的外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类建筑东、西、北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70,且建筑物总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70。 2 乙类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70,如不符合应按照4.0.3条规定,使用权衡判断法,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节能要求。 3 当单一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强制性条文) 3.1 建筑设计 窗墙面积比 : 外门窗洞口总面积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