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演变
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大变革
时代。1840 年前后,中国的教育主体还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几种新
教育,一是地主阶级内部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鸦片战争后,清朝已成
为一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教育仍然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主要表现
在:1、科举制度腐败。清末科举流弊百出。“四书”中可以出的题目大多出尽,考试严格规
定文章必以八股为体裁,书写字体必用小楷。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空疏腐化 3、实
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朝政府极端顽固守旧,闭关自守,
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进行思想钳制,不允许有任何新思想产生。这种教育满足不了时
代的需求,抵御不了外国的侵略,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
建教育演变。
(一)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以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为先声,以洋务教育为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开始
起步并出现了以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堂。虽然后来在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时期这些新式学堂表现出来了不同特点,但毕竟使中国教育向前迈进了
重要的一步。除了举办洋务学堂以外,洋务派还开了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19
世纪 70 年代留学教育开始起步,以后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此同时,许
多有识之士开始批评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呼声越来越
高,清政府终于在 1902 年和 1904 年颁布和实施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除了政府国人主动学习国外思想教育外,外国人也在
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并开始在中国建立新式学堂。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科学文化便
随着传教士的脚步,悄然渗入中国大陆,当时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等人,开始传播自然
科学和技术,逐渐地把西方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等科学介绍到中国。这时西方文化
的渗入并不具侵略的性质,并不危及天朝帝国的尊严,也没有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险,故
自皇帝至一般士大夫皆能接受。并且1842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文化教
育侵略的条文,但是英国夺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锐、领事裁判权以及最惠国待遇等。这就
开始了剥夺中国的主权,为文化教育的侵略打开了大门。1844 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
和《中法黄埔条约》,明确地获得了建教堂、传教、办医院、办学校的权力,并且还要受清
政府的保护。列强利用这些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在中国办教育的特权,为其文化侵略大开其
道。总之,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门被强迫打开后变化的形势,传统教育已难发挥维护中国
社会生存发展的作用,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逐渐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向与
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教育转变。
(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随着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自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到 90
年代转变为救亡爱国运动,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他们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
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力量还十分薄弱,加之他们大多是出身于
官僚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既有反侵略、反封建的要求,又有软弱
性。这种软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用更彻底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只有一手抓皇帝,
屡用上书请愿的办法,希望能说服光绪皇帝接受变法主张,并且自己来兴办学校、设立报管、
著书等来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维新性质的学堂有两类。第一类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
人物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培养变法人才办的学堂。主要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通艺学
堂、浏阳算学馆等,影响最大的是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由康有为任总教授、总都
督,并在教学和教学组织管理方面亲力而为,讲学效果显著。万木草堂在研究、宣传维新变
法思想,培养变法骨干上起了重要作用。时务学堂于 1897 年 10 月在湖南长沙创办,梁启超
被聘为中文总教习。时务学堂办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有变法思想,有广博的知识。梁启超就
任总教习以后,亲自制定了一个《湖南时务学堂学约》,规定学纲十条:立志、养志、治身、
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传教。梁启超在此讲学数月,推动了维新运动在湖
南的开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学校,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