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文学思潮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30年代: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运动 无产阶级的“五四” 30年代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1、由思想革命逐渐演变为阶级革命。 2、作家队伍发生了变化。 3、文学题材的扩大,文学样式由短变长。 作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 1.暴日侵略下的中国 2.国民党统治的软弱 3.上海:文人的归趋 一、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上海聚集了一批参加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和一批从日本回国的激进青年作家;日本和苏联文学思潮的影响。 二、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 时间:1928-1929年上半年 2 双方:太阳社、创造社与鲁迅、 茅盾 太阳社(1928年1月):由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太阳月刊》 后期创造社:冯乃超、成仿吾、郭沫若、李初梨 。《文化批判》 3 论争的源起: (1)世界无产阶级文化发展的要求,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要求有地位,也要有自己的文学。 (2)苏俄文艺论战(1923 )的影响。 (3)革命文学思潮发展的结果。 “Don鲁迅”,“为布鲁乔亚当了一条忠实的看家狗”,“死鼠一只”。 郭沫若:封建余孽,法西斯,双重反革命。 成仿吾:称鲁迅为“梦游的人道主义者” 钱杏邨:“和绍兴师爷卑劣侦探一样”,藏着“阴险刻毒的心”,“手腕比贪污豪绅还要卑劣”。 潘汉年:满口黄牙 叶灵凤:漫画鲁迅 4 论争的过程: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铲共大观》《文艺与革命》 》《革命咖啡店》等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三、“左联” 1、左联成立: 在共产党(冯雪峰:《革命与智识阶级》)的调停下,论争结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2、左联的论争 其一:20年代末30年代初, 关于“普遍的人性”与 “阶级性”的论争。 双方主将:鲁迅与梁实秋 梁实秋:文学是表现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鲁迅写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指出: “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梁实秋 其二,是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自由人”是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 论争的中心:文学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其三,是对“性灵文学”的批评。 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 追求艺术的“自我表现”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林语堂 朱光潜 其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 以朱光潜、沈从文为代表。推崇 “和平静穆”的美、强调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以上几种思潮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不同层面。 此外,还有左联与“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还有关于“大众语文论争” 。 沈从文 3、左联的贡献 其一,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其二,“左联”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其四,“左联”逐渐摆脱了革命文学初期普遍存在的幼稚病,从罗曼蒂克到现实主义,标志其创作走向成熟。 ?其三,“左联”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学阵地,扩大自己的文学队伍。培养了一批新作家。 4、左联的局限 (1)政治上:受“左倾”路线影响 (2)理论上:照搬苏联革命文学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将文学政治化。 (3)组织上: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 (4)创作上: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如:蒋光慈《短裤党》、华汉的《地泉三部曲》等。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 四 、“两个口号”的论争 1936年初,左联”自动解散(鲁迅与左联的分歧) 一方是“国防文学”,代表是周扬、夏衍、郭沫若。 一方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代表是鲁迅、胡风、冯雪峰。 我以为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只要他不是汉奸,愿意或赞成抗日,则不论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鸳鸯蝴蝶都无妨。但在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