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及对策12备课讲稿.ppt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及对策12备课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及对策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 张扣兴 ;抗生素时代细菌耐药性的问题;1940-1960年 青霉素时代 1953年耐药率达80% 1960-1978年 广谱青霉素和1,2代 1970s出现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菌株 头孢菌素时代 产头孢菌素酶的不动杆菌广泛流行 1978-1995年 广谱?-内酰胺类时代 细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和 第3,4代头孢菌素 Bush I型?-内酰胺酶,细菌对三代 单环?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胺类耐药 ?-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素类 1995-2000年 ? ? 全球范围内产诱导酶的肠杆菌对 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 达20-7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金葡菌。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多重耐药的结核菌。 产ESBLs和Amp C酶菌 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多重耐药的绿脓杆菌。 人类征服耐药将面临着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本的办法是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加强耐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控,及时阻断耐药菌传播 ;细菌耐药机制;蛋白通道: 绿脓杆菌、克雷伯菌属、在细菌细胞外膜,不同药物有各自不同的通道,药物通过时通道可关闭。 ;绿脓杆菌 药物渗透屏障耐药 ;主动外排作用(反泵作用): 将范围极其广泛的结构不相关的抗生素或其他有毒物质排出细胞外,以减少药物在细胞周质的积累,从而使细菌产生固有耐药性。 1.经典:细胞质 细胞周质 2.穿过细胞内膜及外膜;绿脓杆菌有多药泵出系统,至少有 17 种多药泵 常见4种外排系统: MexAB-OprM, MexXY-OprM,MexCD-OprJ,MexEF-OprN 1.绿脓杆菌 MexA(连接蛋白), MexB(转运蛋白)-OprM(外膜通道)外排系统。 ;2.绿脓杆菌 MexC, MexD-OprJ外排系统。 ;3.绿脓杆菌 MexE, MexF-OprN外排系统。 ;绿脓杆菌外膜泵的表达和抗生素的耐药性;生物膜形成: 绿脓杆菌 克雷伯菌属;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 靶位蛋白的改变 耐药金葡、耐药表葡、 耐药肺炎链球菌的膜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构改变,并与?-内酰胺药物亲合性下降。;??内酰胺酶 --- 最主要的灭活酶;B-内酰胺酶分类;针对??内酰胺酶的对策;第;ESBLs的发现和流行;ESBLs的发现和流行;ESBLs的发现和流行 ; ;ESBL 基本概念;ESBLs的基本概念;ESBLs的靶抗生素;ESBLs的代表性菌株;广谱酶(TEM-1,TEM-2,SHV-1)主要灭活青霉素和窄谱头孢菌素(一、二代头孢),三代头孢菌素对其稳定 ESBLs能分解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以及单环酰胺类的氨曲南,但大多数产ESBLs菌株对复合制剂(如特治星、舒普深)敏感,几乎所有产ESBLs菌株对泰能敏感; ; ESBL基因型已经发现了150多种;产ESBL的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的敏感性*;产ESBL大肠、克雷伯的敏感性*(%);ESBLs 检测、判断和临床辨认;ESBLs检测的原理和方法;Definition by NCCLS in 2001;查K. Pneumoniae, K.oxytoca E. coli菌中的ESBLs(初步筛选法) ;第1级方法;产ESBL大肠、克雷伯的敏感性*(%) 进一步分析;产ESBL大肠、克雷伯的敏感性*(%) 进一步分析;第2级方法;产ESBL大肠、克雷伯的敏感性*(%) 进一步分析;;第3级方法;鉴定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beta-内酰胺酶的流程 Sanders, AAC,1999,43(6):1393-1400;鉴定肠杆菌、枸橼酸杆菌中的beta-内酰胺酶的流程 Sanders, AAC,1999,43(6):1393-1400;ESBLs的辩认: 耐药性特点;ESBLs的治疗对策(1);ESBLs的治疗对策(2);ESBLs的治疗对策(3);ESBLs的治疗对策(4); ESBL(+)菌株的治疗建议;ESBL的临床预后; AmpC酶 由ampC基因编码产生,ampC基因表达同时受ampD,ampR,ampG等多种基因调控,是头孢菌素酶的代表酶,属于染色体Bush1型酶或Ambler C 类酶。 常见的易产AmpC酶的细菌: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摩根摩根菌 绿脓杆菌 ;AmpC酶水解以下抗生素: 青霉素类 耐药 头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